吸菸高血脂 32歲男心衰險喪命

醫師林佳淩說,心衰竭常見症狀包括累、喘、腫,其原因以心臟疾病相關居多。(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一名32歲男子吸菸和高血脂導致呼吸喘併胸口不適,就醫診斷為心臟衰竭,轉診至成大醫院做心導管檢查,證實有嚴重冠狀動脈疾病,血管慢性完全阻塞,其心臟衰竭為缺血性心肌病變所致,差點要了命,經治療後已無症狀,但心臟收縮功能仍不佳,醫院為他作其他評估,以利後續治療包括心臟移植做準備。

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醫師林佳淩表示,台灣心臟衰竭盛行率約千分之三,盛行率會隨著年齡增加,是相當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像這名心衰竭病患才三十幾歲,偏屬年輕,值得注意的是,心臟衰竭5年存活率僅約50%,比很多惡性腫瘤還低。心臟衰竭原因較為複雜,病人也常有其他共病,如心律不整、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慢性腎臟病等,因此醫院治療除針對病因,並擴及共病,需多科團隊協力,兼顧飲食、運動和生活注意事項等。

她說,心臟衰竭常見的症狀包括累、喘、腫,其原因以心臟疾病相關為多,如冠狀動脈疾病、心律不整、心肌病變等,有這方面病史者應接受穩定治療及追蹤;亦有一些並非心臟疾病所致,像是病毒感染、甲狀腺疾病等。不論是心臟或非心臟疾病引起,針對其根本原因做好治療與照護,將能有效改善心臟功能。

林佳淩指出,心臟衰竭的治療近10年有相當大的進展,可使用的藥物越來越多;而在最佳化藥物治療下,病人可能須使用多達4、5種藥物,這些藥物都經過研究證實可改善心臟衰竭病人預後。她說,針對前述心衰竭這些共病,除了應配合服用藥物之外,也需配合醫療團隊積極治療,營養師、復健科醫師、個案管理師等會提供飲食、運動和生活注意事項相關資訊,從各個面向提供健康照護,改善病人疾病及症狀、減少住院時間,並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