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將於九月十五日及十月廿七日推出「戰後台灣鹽業發展」、「台灣第一個製鹽工業區─安順鹽場」講座,並放映《風光鹽生》台江地區鹽業紀錄影片,回味台江地區的鹽業風華。
台江國家公園位於台灣西南沿海,是台灣第八座國家公園,也是台灣唯一濕地型國家公園,園區包含孕育生物多樣性的濕地、漢人渡海移民的文化史蹟、豐富的漁鹽產業文化,更是候鳥度冬的天堂。
台江處於五月至六月間辦理四場次鹽業系列講座,因新冠肺炎疫情升溫,二場次延至九月十五日及十月廿七日舉辦,分別安排「戰後台灣鹽業發展」、「台灣第一個製鹽工業區─安順鹽場」講座,介紹台江地區鹽業的發展歷史與鹽場變遷的故事。
台江處指出,台灣的製鹽史從十七世紀就開始,至今有三百多年歷史。安順鹽場為日治時代台灣第一個製鹽工業區,二次大戰末期,安順鹽場成為美軍攻擊的目標,鹽場內運河、碼頭、鹽場辦公室及碼頭附屬設施仍保存良好,是台灣近代史重要的產業遺址。
講座活動免費,每場次開放五十人(採網路報名),防疫期間須全程配戴口罩。活動報名及詳細資訊可至台江國家公園網站查詢https://www.tjnp.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