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符保存原則 文資戶拆了 自治新村沒了

自治新村具有文資價值兩戶昨天完拆,未來將開闢成公園綠地。 (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北區重興里過去是有名的「眷村大里」,隨著眷村拆除改建,目前已高樓林立,自治新村內民間社團要求保留具有文資價值的二戶,經市府邀專家會勘後決定不予列冊,最近市府動工將最後兩戶剷平,只留下當年蔣宋美齡題字的水泥門柱和三棵樹。重興里長鄭林阿雪表示,此處未來將開闢成一千六百坪的「三分子靶溝公園」。

鄭林阿雪表示,重興里內過去有自強、自治、果貿和慈光十三村等老舊眷村,慈光十三村一半蓋透天、一半規畫成三棟二十四層高樓:果貿新村已改建成十六層眷村國宅。自治新村一、二、三號眷舍大門口水泥柱上還有蔣宋美齡「自治新村」題字,彌足珍貴。

蔣宋美齡當年為自治新村的題字仍保留。(記者陳俊文攝)

當年在拆除舊眷村時意外發現日軍靶溝遺址,加上很多民眾保有早年「竹籬笆」眷村文化的回憶,民眾出面組成協會要求市府予以保留,爭取到最後只剩自治新村靠近蔣宋美齡題字旁的最後兩棟沒有拆除。

後來,文化局文資處邀請專家會勘後以不符保存原則,不予列冊,終於在七月中被工務單位發包拆除,最近已接近完工。

一直關注本案發展的鄭林阿雪表示,自治新村緊鄰活動中心公園綠地,當時拆除其它眷村時,建商就留下九百坪公園綠地,自治新村一百戶拆除後原先也有留下數百坪綠地,再加上最後兩戶六、七十坪,總數達一千六百坪,未來將命名為「三分子靶溝公園」,讓重興里民增加一處大型綠帶休閒空間。

鄭林阿雪表示,此次拆除除了蔣宋美齡的題字,還保留一株玉桂、一株酪梨和一株芒果樹,讓回憶可以串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