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是保護人體的第一道防線,然而全國每年約新增4千餘人皮膚癌患者,在所有癌症發生率中排名第8。普遍皮膚癌都迅速被發現、治癒,但成大醫院皮膚部醫師何英右提醒,皮膚癌疏於注意或放任不管,也可能轉移至淋巴、肺部、骨頭,隱含死亡風險。
皮膚癌有多種形態,最常見的就是基底細胞癌及鱗狀細胞癌,兩者合計約占全數9成。皮膚癌病灶一開始可能以小顆的膚色突起、色素性結節、紅疹/紅斑或傷口等,如隨著時間持續擴大且合併反覆發炎、發癢、疼痛甚至流血等症狀,就應該提高警覺,立即就醫檢查。
現健保有提供皮膚鏡檢作為皮膚腫瘤的輔助診斷及手術後復發的追蹤,但主診斷仍需仰賴切片檢查,才能有效確認細胞型態、癌變情形及深度等。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冷凍治療、外用藥物治療、光動力治療及化學治療等。何英右指出,皮膚癌經手術切除治癒率可達98%至99%,且術後平均只有1%、2%的患者會復發。
皮膚癌的危險因子包括長期直接曝曬陽光、家族病史、本身有免疫缺乏的狀況、曾攝取重金屬(砷)、深井水取用或曾有放射線暴露等,且隨著年紀增長,皮膚癌發生率也會越來越高。何英右強調,除日常做好防曬以外,如發現皮膚有異常病灶,應立即尋求皮膚科專科醫師協助,以利後續的相關治療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