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上淳:突破性感染增強抗體 多為輕症或無症狀 如同打第3劑疫苗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灣疫苗覆蓋率逐漸提高,突破性感染也愈來愈常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29日指出,突破性感染個案不僅多為輕症或無症狀,且形同打第3劑疫苗,體內抗體應會增強,再被感染風險降低。

國內昨天新增10例境外移入病例中,有3例為突破性感染個案。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3例突破性感染個案中,有2例曾在5月、7月接種過2劑AZ疫苗;另有1例在6月打過2劑科興疫苗。

針對突破性感染問題,張上淳指出,國際間多數報告顯示,突破性感染個案大多症狀輕微或無症狀,和過去認為施打疫苗可預防重症、住院的預期一致,即便感染的是最早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異株,患者體內病毒量也比較少,同時降低傳染機會。

張上淳也提到,根據美國一份報告顯示,當地接種疫苗後突破性感染個案,體內病毒量仍相當高,一度引發美國注意。

他表示,由於打過2劑疫苗的民眾,多數都有產生適當的抗體,發生突破性感染後,就學理來看,體內抗體應該會再增強,形同接種第3劑疫苗,後續再被感染的風險應會降低,但目前還沒看到太多這類統計資料。

此外,對於國際有30多國出現COVID-19的R.1變種病毒,外界好奇台灣是否也有類似病例?張上淳說,隨時間進展,各種變種病毒會陸續出現,但國內目前還沒有個案驗出R.1變種病毒,未來會持續透過現行檢疫、採檢措施強化防疫,並針對所有境外移入個案進行基因定序,監測、防範境外移入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