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黃俊昇∕台中報導
農委會農業試驗所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共同研發自動化太空包製包生產模組,完成國內第一台菇類智慧化全自動製包機,每分鐘可製造二十六至三十包太空包,較傳統製包生產模式,每條產線可節省三至四位人力,並可改善傳統製包作業環境,不再出現粉塵漫布的現象。
農試所二十九日召開記者會表示,美味多元的菇類料理為餐桌上常見的珍饌,更是國人攝取豐富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等營養素的之重要來源。目前台灣菇類產值已達新台幣一百三十億元,佔整體蔬菜產值百分之十八,為農業發展之要角。
而菇類栽培大多以太空包模式進行,目前太空包的製作仍採用一九八0年代所研發的半自動壓包機生產,相當辛苦且耗費勞力,近年來勞動人口減少導致人力成本提高,加上高齡化和腰酸背痛等職業傷害問題,使菇類產業發展面臨種種挑戰。
農試所指出,全自動太空包製包機的完成,將過去人力需求極大的菇類產業轉型為智慧、高效及節能的生產模式,此外,也可藉由物聯網技術的導入以及大數據的應用,讓業者能夠隨時監控製包及場域的狀況,更新自動品質檢測技術,並結合生產履歷紀錄,串聯智慧科技,提升業者自我品質管理與行銷能力,對於製包業者及菇類產業未來發展極具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