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生態豐富 保育鳥類駐足

南科園區內記錄到環頸雉等多種保育鳥類,生態相當豐富。(南科管理局提供)

記者林相如∕新市報導

南科台南園區發展至今二十年,經南科管理局積極營造環境生態下,從原本被外界質疑為了經濟犧牲環境的科學園區,搖身一變成為生產、生態、生活與生命「共融」的四生科學園區,去年度園區共紀錄到六十六種、約一萬四千隻鳥類,今年繁殖季更紀錄超過七千隻次,顯現園區物種的多樣化與穩定性。

南科管理局表示,園區內公園、綠地、滯洪池及相關生態用地劃設面積約兩百六十公頃,占整體園區用地近四分之一;其中植栽以當地原生種為優先,滯洪池則採生態工法構築,設計淺灘區、深水區、人工島等多樣性棲地。

南科園區內記錄到環頸雉等多種保育鳥類,生態相當豐富。(南科管理局提供)

至於保護區則依保育鳥類特性進行規劃,針對保育類物種主要活動區域留設生態廊道,調整周邊排水路設計等,避免生物掉落後因無法逃脫而死亡,管理局更派員長期進行生態調查,在生態廊道內規劃紅外線相機進行紀錄,了解動物利用廊道狀況。

南科管理局指出,去年度紀錄到六十六種、約一萬四千隻鳥類,在四至六月主要繁殖季節約六千隻次,而今年同期紀錄數量更超過七千隻次,足以顯現園區物種多樣及穩定性,其中更發現不少保育類,像是燕鴴、紅尾伯勞、環頸雉、黑翅鳶、鳳頭蒼鷹、彩鷸、紅隼、遊隼及黃鸝等。

南科管理局說,燕鴴及環頸雉是園區積極進行保育的物種,其他常見的鳥類還有高蹺鴴、中白鷺、褐頭鷦鶯、烏秋、夜鷺等,歡迎園區從業人員與附近居民,在每天上下班途中、湖畔散步時,找尋鳥類生態的蹤跡,但切勿打擾、與鳥類保持「社交距離」,共同維護園區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