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林相如∕官田報導
農委會今年首度實施瀕危物種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方案,獎勵農民友善耕種、維護棲地,而官田區水雉繁殖季至今,農民友善耕作,保育水雉棲地的通報高達七0九巢、孵化幼雛一千兩百五十三隻創新高,市府將發出約兩百三十四萬的保育獎勵金。
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主任李文珍指出,今年園區外的農民向當地公所通報計八八九巢,經台南鳥會勘查後,確認七0九巢為水雉巢,遠高於去年孵化成功的四百六十五巢,顯見推廣友善耕作的成效。而水雉園區內,有六十九巢兩百四十六顆蛋,最後二十九巢孵育出六十一隻。
李文珍說,園區外推廣友善耕作的「菱雉菱」田區三位菱農林丙火、潘馬力、鄭英華,在合計三公頃的菱角田內,不用化肥和農藥,田區竟有三十九巢孵出一一七隻幼雛,這是非常不簡單的紀錄,而這些綠色保育標章的菱角田區也成了保育水雉的重鎮,農民的辛勞更可獲得「保育薪水」的獎勵。
農委會今年首度實施瀕危物種石虎、水獺、草鴞、水雉與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方案,獎勵農民友善耕種、棲地維護,兼顧農民生產與生態保育。市府農業局每年也編列水雉保育獎勵經費,但都不超過百萬預算。
農業局森林及自然保育科長朱健明指出,今年農委會補助南市瀕危物種、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的獎勵金約六百八十萬元,其中農民保育水雉每巢四隻幼雛可獲三千元,一到三隻孵出是兩千元獎勵金,保育水雉獎勵金七零九巢就發出約兩百三十四萬元,刷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