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迎接台南四百年,文化局二十三日邀請歷史小說家邱致清,分享長篇小說《水神》故事,讓所有人跟著水神,見證清代府城開港後的繁華盛世。
配合台南四百,文化局舉辦的週末文化講座將推出一系列以台南地區歷史發展脈絡為主軸的專題演講,綜觀台灣文化發展各面向,吸引許多人報名參與,包括文史工作者、旅遊業、大學生,還有人遠從雲林來參加。
邱致清表示,水路是經濟發展重要來源,沿著水路進而發展出屬於當地人民信仰及生活文化,以及水神如何在各個面向,影響信仰者的生活。他以水仙宮五位水神形象切入,李姓家族靠水文貿易起家,供奉水仙尊王,歷經五個世代,李姓家族或開創家業,或散盡家產;傳統水神被視為「商神」,也以此帶出台灣島嶼以商業交易開啟繁榮基調。講座也邀請成大台文系教授廖淑芳與談,以文學的角度探討台南歷史與經濟發展,如何造就如今大台南繁華的盛世與文化能量。
文化局表示,從大航海時代的海上貿易,依水維生者發展出獨特的水神信仰、民俗活動及市井生活,《水神》以擬古方式結合台南保存景點,猶如一本活生生又有趣的實用旅遊書,不妨前來欣賞台南新舊並陳的獨特魅力,今年度還有兩場講座,包括「由台南地址變遷追憶街廓及景色變化」及「台灣經濟四百年」,詳洽台灣文化大學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