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眼潛鴨分布於歐、亞等地區,在台灣屬於迷鳥,平時難得一見,公鴨一對「自目」特別明顯,經常和其他潛鴨出現在同樣的濕地,往往要一隻一隻仔細分辨,才能找出白眼潛鴨。
鴨子可以分成兩大類,一種是擅於潛水的潛鴨,一種是不擅於潛水的浮水鴨。潛鴨屬有紅頭潛鴨、帆背潛鴨、白眼潛鴨、青頭潛鴨、鳳頭潛鴨、斑背潛鴨。
根據台灣生物多樣性入口網的記載,白眼潛鴨主要於東歐至中國新疆、內蒙一帶繁殖,冬季遷徙至南歐、北非、中東、南亞,小部分在東南亞及中國長江中、上游、東南沿海,台灣偶爾出現於海岸或河口濕地,屏東林邊、台南官田及七股、嘉義鰲鼓都有零星紀錄。
白眼潛鴨喜好停棲於水生植物和蘆葦茂盛的湖沼、池塘和濕地,以水生植物葉芽、種籽為食,兼食甲殼類、軟體動物、水生昆蟲、小魚等,善於潛水食,但在水中停留時間不長,性羞怯機警,遇干擾即躲進草叢中。
全身栗褐色的白眼潛鴨,它最大的特徵就是眼球虹膜是白色的,尾羽、腹部的覆羽是淺白色,展翅或飛行時可以看見白色的飛行羽內緣。白眼潛鴨與青頭潛鴨的冬羽外型極為相似,甚難分辨,白眼潛鴨體色較赤紅,青頭潛鴨較偏向棕色,受制於光線及距離,常令人誤判。 (記者陳治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