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蕁麻疹是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主要的三大症狀為膨疹、搔癢、血管性水腫。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許益彰說,現代醫學擅長治療「急性蕁麻疹」;中醫則是擅長治療「慢性蕁麻疹」這類「本虛標實」反覆發作的疾病。
臨床上蕁麻疹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大部分屬於急性,病灶發作時間從數小時到數日不等,很少超過6週,通常是由於食物、藥物、感染、輸血或其他因子引起過敏性反應所導致;而症狀反覆發作且超過6週者則屬於慢性,大多數發病原因不明,目前醫學上認為與壓力、自體免疫性疾病、慢性感染或藥物食品添加物有關。
中醫師會依據每個人皮疹的表現加上兼夾的症狀,來辨證論治進行治療,臨床常見證型有以下幾種:
「風寒型」:風疹塊色淡紅或蒼白,常在受風著涼之後發病,可用桂枝湯或麻黃湯加減。「風熱型」:風疹塊偏紅且有灼熱感,遇熱、流汗則加重,可用消風散加減。
「脾胃積熱型」:常伴有惡心嘔吐、腹脹腹痛、便秘或腹瀉等胃腸症狀,特別是飲酒或吃了魚蝦等食物後造成的,可用防風通聖散加減。
「血瘀型」:常反覆發作,疹色暗紅,或隱或現,皮疹常出現於下肢居多,入夜後症狀更為明顯,可用活血祛風湯加減。
「氣血兩虛型」:常見於體質虛弱及某些慢性疾病患者,稍微勞累蕁麻疹就復發,皮疹顏色偏淡,可用當歸飲子、八珍湯加減。
許益彰說,現代醫學擅長治療急性蕁麻疹,能夠在短時間內就控制住發作的病情;中醫則是擅長治療慢性蕁麻疹這類「本虛標實」反覆發作的疾病,既兼顧症狀控制與體質調理來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