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徹查線民疑雲,才能落實轉型正義!

施明德是在美麗島案中唯一被判死刑的被告。(取自施明德臉書)

民進黨立委黃國書曾任線民事件越演越烈,不但有前民進黨主席被牽扯進去,連當年美麗島案辯護律師也遭到質疑。要平息風暴,最好的方法當然就是公開相關檔案,但民進黨卻把矛頭指向國民黨威權體制,這種轉移焦點的做法,非但無法釐清真相,反而使得社會紛擾加劇,充分顯示民進黨只是拿轉型正義作為政治鬥爭工具。

按照媒體報導,去年就有人懷疑黃國書當過線民,今年四月他在促轉會坦承不諱,因此新潮流決議將黃國書從派系除名,但也一致決議要對外保密。這顯示民進黨內部早就知情,其所以不願揭露,一則是為黃國書保留顏面,再者也不想事態擴大,抖出家醜。然而,時隔數月之後,這件事情還是曝光,導致黃國書不得不退出黨團、退黨並且宣示不再競選連任。可以想見,這是民進黨「自己人」捅出的馬蜂窩,連黃國書自己都說這是黨內「追殺」。

就事論事,情治機關吸收學生給予津貼,使其蒐集情報,在戒嚴時代縱或有其功能,但既不值得鼓勵,也不是正途;何況充當線民者,有的是出自愛國,有的是為金錢所誘,也不能一概而論。真正應該譴責的,是那些曾在威權體制下充當線民,協助打壓民主運動,卻在政黨輪替之後以民主鬥士之姿躍居高位,還痛罵威權體制的人。

從這個角度來看,黃國書固然是負起政治責任,但也是他本來就該付出代價。問題是,類似黃國書這樣的線民,現在當上高官吃香喝辣的人,究竟有多少?這才是大家關切的焦點。如果不查明真相,怎能讓人心服?

照理講,民進黨已經全面執政,不但掌握所有情治單位,促轉會又可以調閱相關檔案,只要一聲令下,就可以查得一清二楚。然而,民進黨政府卻不此之圖,這就讓人不得不懷疑,其中是否另有蹊蹺?

事實上,促轉會成立以來不但處處顯露針對性、權謀性和選擇性,而且有明顯的雙重標準。同樣是美麗島事件被告的陳菊等人都已看完她們的檔案,而在該案中唯一被判死刑的施明德,卻未獲准看自己的檔案。試問,施明德難道不是威權體制的受害者嗎?他對台灣民主難道沒有貢獻嗎?為什麼對他不開放檔案?會不會是民進黨目前的一些黨政要員,當年就是線民甚至幫凶?

這樣的猜測不只是合理的懷疑,而且更該深究。施明德就公開指出,民進黨創黨主席江鵬堅曾向他坦承自己是調查局調查員,還提供證據給他保管;前立委林忠正也引述法院正式文件佐證。施明德的妻子陳嘉君更公開指出,十五個美麗島辯護律師,除了尤清、呂傳勝之外,「都該合理懷疑是國民黨安排的特務」;言下之意,除了早就傳得沸沸揚揚的謝長廷之外,包括陳水扁、蘇貞昌在內,都有可能是國民黨安排的特務。

這樣嚴厲的指控是否屬實?當然應該查明。但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只輕描淡寫地回應「當年敢挺身為民主運動辯護的勇氣和堅持,及這些辯護律師與被告之間關係,這幾十年來已經累積非常多報導」,對問題核心並未正面回答;難怪施明德痛斥羅秉成「為何不依轉型正義原則,慎重清查律師們當年真實身分,就輕率地替他們抹粉點胭脂?」無庸置疑,只要這些疑竇一天不查清楚,各式各樣的揣測、流言就不會停息,試想,這對落實轉型正義是好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