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戴手套常消毒 動保員罹汗皰疹

皮膚變乾脫皮、反覆發作 中醫清熱祛濕調理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39歲張小姐是動物保育照護員,長期配戴乳膠手套及雙手反覆清洗消毒,因而長出如小水泡的疹子且搔癢難耐,抓破水泡會消失,但皮膚會變乾、脫皮,經診斷為「汗皰疹」。塗抹類固醇藥膏症狀會緩解,但兩個月來仍反覆發作,求診中醫,經以藥方治療3個月,脫皮、癢症狀獲緩解,汗皰疹也無發作。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周怡貝表示,病人就診當時,部分患部屬於慢性期乾裂狀態,也有剛破裂的水泡痂疹,頻繁發作。經中醫四診辨證,發現張小姐因為工作環境濕熱,且需反覆洗手,加上胃腸功能稍不佳,而成濕熱內蘊體質,體內的熱與濕無法代謝排出,因而產生汗皰疹。

她說,由於病人的汗皰疹是在急性發作期,選用清熱燥濕祛風的藥物,例如苦參、蒼朮、蟬蛻、牛蒡子、荊芥、防風等,等急性期過後,依照患者當時體內濕或熱的偏重,再選用調整脾胃的用藥。此外,在手掌比較乾燥、龜裂的部位,則搭配紫雲膏塗抹,滋潤並修復肌膚,促進傷口癒合,當時也建議張小姐工作時,可在乳膠手套內配戴一層薄棉手套,減低刺激。治療2週後,病人搔癢程度已減緩;3個月後,不需塗抹類固醇藥膏且停服中藥,汗皰疹也沒有發作。

周怡貝說,汗皰疹與過敏體質有關,壓力過大、溫濕度變化劇烈,或經常接觸清潔劑,就易誘發汗皰疹。預防與保養,除了藥物控制外,日常生活中要儘量減少碰觸任何可能會刺激皮膚的物品,也可適時使用護手霜、凡士林或是紫雲膏等來保濕滋潤患部。急性發作時,飲食要儘量避免刺激性,如烤、炸、辣或酒類,以免加重體內濕熱;此外,適度釋放情緒壓力,保持心情愉悅,也是預防方法。

即時

庄頭劇場再臨宜蘭 朱宗慶擊樂劇場《木蘭》震撼全場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文化部文化平權...

朱:賴不該提名考試院正副院長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民進黨立委提出...

作賊心虛沒開大燈 勇警追毒蟲繩之以法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台北市警察局中正第二分...

婦陷投資詐騙損10公斤黃金 淡水警智破狡猾詐團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三芝一名黃姓獨居...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