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觀讀城樓四季

■許永河

城樓一直都在,就像南國的陽光亙久照拂古城。曾經,四面聳起高牆,晴花雨樹松濤竹風,春園燦燦、夏雨綿綿、秋風徐徐、冬陽融融,屬於府城的味道,在城裡漂浮,一如得道高僧,即便肉身已毀,魂靈恆常悠遊。日光柔美,青苔移步在角落紅磚上,斑駁是印記,彼時的華美雖已不可尋,此時卻宜乎慢步悠行,遁入那場時光,聆聽老城傳唱四季謠。

昨夜雨方霽,春陽正好,和風徐徐,朗朗晴空數朵白雲款款行。春到東門春草青,東郊城外露初晞,綠疇千里,阡陌縱橫,等來了楊柳風,等到了梨花雨,大地回復了豐饒。節氣逢立春,風信裡充滿了歡愉,宜泥捏紙粘成春牛,有司齊聚東門城口鞭春牛以迎春,催耕勸稼,盼初春的汗滴禾下土,換得暮秋的纍纍豐收。

春最濃時也是春欲盡時,花最豔時也是花將盡時。春去夏至,細絲絲梅子雨,簾幕籠罩臺江。現時漁舟不唱晚,咚鏘鑼鼓劃破了靜謐,靖波門外鵠立的人群迎來了南巡的鯤鯓王。鯤鯓王遊府城,夏令的年度盛事,為期整月香煙裊裊,善男信女雜沓,遊人如織,醉翁之意不在酒,不看神仙只看人者不在少數。斜照後,新月上西城,綺媚的勾欄,更添濃豔。

雁字回時月滿樓,天高霧濃寂寥風。寧南門城外平蕪綠樹,秋意方興,荒野中四散的墳塚更添蕭索。鬼仔山上風颯颯兮木蕭蕭,五妃白綾飄忽,止不住的淚水挽回不了改朝的悲愴,能全夫君之忠義,死何足惜?猶如蜷縮草垛禦寒夜寐的羅漢腳,那年憧憬這塊風土的富足,挺過噬人的黑水溝,汲營後於今仍舊孑然一身,衣錦榮歸的綺夢?或許至死方得休。

風冷霜凜,紅磚硓散寒光,兌悅門城雉堞依舊。月色溶溶,今月曾經照古人,百年前城下煙波拍岸,城外舴艋凌波之景已不復見。當時,這方盼以城弓街矢之形,鎮洋人買辦掠奪商品之焰,扳回五條港區之榮景。那廝請出石將軍頂住這箭煞,破郊商獨佔營利之謀,賡續安平港區之繁華。刀光劍影,心機盤算,然舞台再璀璨也終須謝幕,繁華歇後喧囂散,纏百年之心結,今歸平淡。

騷人墨客登樓吟詩作賦,如今我登樓為賞景懷古,府城四季風景皆美,城樓四時風貌皆善,橘黃木棉、緋紅鳳凰、秋桂清香、冬梅芬芳,依時序更迭,輪番登臺,伴這座城市成長。故事封存在斑駁紅磚裡,讓我瞧見古人當時的尋常,而今的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