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麻痛非退化 當心周邊動脈阻塞

北榮醫師陳沂名(左)與高雄長庚醫師顏旭霆共同提醒,注意周邊動脈阻塞初期症狀,把握黃金時打通血管。 (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老年人腳痛腳麻可能不是退化。如在腳背摸不到脈博,或走路小腿肚會痛、休息後又恢復正常,可能是周邊動脈阻塞。

1名住在金門年約60歲男性腳痛多年、不良於行,疫情期間症狀加劇,忍痛3個月後兒子發現患者腳部發黑失去知覺,送醫確診周邊動脈阻塞,經後送台北及時搶救才免於截肢。

北榮陳沂名醫師(左)與高雄長庚顏旭霆醫師共同提醒,注意周邊動脈阻塞初期症狀,把握黃金時打通血管,避免腿部壞死截肢。 (記者戴淑芳攝)

北榮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陳沂名指出,周邊動脈血管疾病因周邊血管動脈粥樣物質不斷擴大和繼發性血栓形成,引起動脈管腔逐漸狹窄甚至閉塞,流至遠端的血量以及供應遠端組織的養分及氧氣減少,進一步使肢體出現慢性或急性的缺血症狀。

陳沂名指出,周邊動脈阻塞與許多心血管疾病相同,都是由不良的生活習慣或三高慢性病所引發的血管病變,好發於50~60歲。若未接受積極治療,往往進展至肢體壞疽;再若未在6小時黃金時間內打通血管,有很高的機率必須截肢。

高雄長庚醫院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顏旭霆表示,周邊動脈血管疾病有40~50%的病人沒有臨床症狀,疾病分為4等級:第1級患者症狀輕微,多為腳部冰冷或出現腳麻,但有些患者完全沒有症狀;第2級患者腿部動脈阻塞,開始出現間歇性跛行的症狀;第3級患者阻塞嚴重,腿部即使在休息狀態下仍會疼痛;第4級動脈幾乎完全阻塞,腿部出現壞死或壞疽的現象。

間歇性跛行是最容易觀察到的症狀,如果走路一段時間後小腿肚就疼痛,休息後又正常,就可能是周邊動脈阻塞。一定要經由專業醫師評估後,同時調整飲食及作息,並搭配藥物或手術治療才能預防症狀加劇。

顏旭霆說,目前周邊動脈阻塞多以侵入性較低的周邊氣球導管手術治療,經由鼠蹊部股動脈或手腕橈動脈穿刺進入周邊血管,藉由擴張氣球撐開阻塞血管,增加血管內徑血流量,若有必要建議可放入支架以維持血流或搭配斑塊旋切術來刮除或旋磨硬化斑塊。

另為避免日後血管壁發炎或纖維化,也能選擇使用紫杉醇塗藥的氣球及支架,抑制血管壁細胞增生,延緩再次阻塞的風險。

即時

觀光署:台南旅館住房率排第3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觀光署十四日公...

校長連任失敗二周後新任產生 宜縣府:遴選制度依法令...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宜蘭縣金岳國小...

好市多賣場產品標示疑義 中市食安處稽查釐清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好市多北台中分公司產品...

毒品藏床下想裝傻 土城警一舉破獲毒品及侵占案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府警察局土城分局...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