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檢測 可早期診斷紅斑狼瘡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全身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等自體免疫疾病,往往難以早期診斷,致延遲治療時機。國衛院與中榮、高醫大學合作發現MAP4K3基因變異,可精準診斷全身性紅斑狼瘡,並開發可精準鎖定GLK的小分子抑制劑,2年內可望在臨床上廣泛使用。

自體免疫疾病是我國十大重大傷病第3名,也是門診第三常見疾病。尤其全身性紅斑狼瘡(SLE),好發在20歲-40歲的女性身上,家族中也常發現不只一人罹病,主要是因為女性荷爾蒙激素,加上環境影響與後天基因變異。因病患須終身打針用藥,是家庭經濟沉重的負擔。

國衛院免疫醫學中心特聘研究員譚澤華、助研究員莊懷佳率合作團隊與台中榮總副院長藍忠亮醫師(現中國醫副院長)、高醫大前院長顏正賢組成合作研究團隊,以及中榮免疫風濕科醫師洪維廷、陳一銘共同研究,分析將近500名病患及其家人,發現高達40%的自體免疫病患,調控發炎反應的「GLK」基因變異,進而造成自體免疫疾病的發生。進而證明MAP4K3 (又名GLK)蛋白激酶基因變異為SLE關鍵致病因子。

此項研究已在今年10月發表於全球知名、風濕病醫學領域研究型第一名期刊《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莊懷佳說,紅斑性狼瘡SLE初期發作的病徵非常複雜,有時候是關節痛,有些是發燒、起紅疹,每個人出現的病徵都不一致,常常會與其他的疾病混淆,不僅病人花費多年找病因,也導致延誤治療的時間。若能定期追蹤帶有GLK基因變異的女性家族成員,可望藉由基因檢測篩檢,提早在輕症時即診斷出SLE,以利及早治療。

除了鑑定出SLE疾病相關之基因變異,潭澤華指出,國衛院免疫醫學中心團隊已開發可精準鎖定GLK之小分子抑制劑,直接從源頭關掉使IL-17A無法產生,具有潛力發展為成本較低的自體免疫疾病小分子標靶藥物,目前已完成動物實驗。

莊懷佳並補充,已開發出的基因檢測技術目前仍在申請專利中,最快2年後可用於臨床使用,期待推動成為全身性紅斑狼瘡,或是其他自體免疫疾病的精準個人化醫療基因檢測項目,嘉惠自體免疫疾病高風險族群。

即時

永和警瓦解假投資詐團8嫌送辦 利用未成年罪加一等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永和警分局全面防...

新北2024防災短影音徵件開跑 總獎金18萬等你拿...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為喚起民眾對減災和防災...

作賊心虛沒開大燈 勇警追毒蟲繩之以法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台北市警察局中正第二分...

婦陷投資詐騙損10公斤黃金 淡水警智破狡猾詐團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三芝一名黃姓獨居...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