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大稻埕歷史一隅

一樓現為咖啡館

文/攝影 黃筱婷

大稻埕在日治時期為「三市街」之一,另外兩處則是艋舺及臺北城,三市街是當時臺北地區最為鬧熱的地方。我搭乘公車來到寧夏路,為的可不是寧夏夜市的美食,而是新開幕不久的「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從外觀看來,這幢建築物和紀念館好像沒有太大關係,請教紀念館內的導覽員,才知曉這座外觀呈流線型的日式建築是在昭和八年時竣工,雖然紀念館僅有兩層,不過因為它就位在寧夏路和錦西街的路口處,視覺看來顯得寬闊許多。在紀念館的外圍還立有圓形的立柱,牆面也貼有由北投窯廠所出產的褐色磁磚,建築多是半圓拱形的窗戶,可以說是一幢折衷主義風格的建築。

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在日治時期曾經作為臺北北警察署所使用,許多知識分子鼓吹反殖民之民主意識,被捕後即監禁於紀念館對面的舊北警署,可惜舊北警署已被拆除改為大買場。

走在紀念館一樓,我聞到了溫潤的咖啡香氣,原來目前一樓作為咖啡館使用,能夠在如此有歷史意義的場所中品一杯溫潤的咖啡,想必也是特別讓人羨慕的吧!如果說咖啡館是天堂一般的存在,我想在紀念館另一側關押犯人的拘留所及水牢便是讓人聞之色變的恐怖所在了。

沒有想到這座已經有八十年歷史的建築物,竟然保存了全臺灣唯一的扇形拘留所。日本政府當時便是把知識分子關押在此,包括蔣渭水等人也曾經被監禁在這裡。負責監看犯人的日警會站在拘留所中間高高凸起的監視臺,前方還有供犯人使用的自來水,扇形的設計讓左右兩方被關押者的一言一行都無所遁形,無遮蔽的廁所就在拘留所的其中一角落,被關押者連上廁所都沒有隱私權,終日只能在狹窄陰暗的牢房中活動,呼吸著自由空氣的我突然感覺有些喘不過氣。

在監視臺的後方便是最為神秘的「水牢」所在地,這座水牢比起一般的拘留所要小得多,在日治時期是為整治人犯所用的特殊空間。這座水牢高約一百二十公分,人犯在裡面完全無法直立起身體,只能彎曲膝蓋勉強半蹲站著,將水牢注滿水後,人犯便長期禁閉於水牢內,巨大水壓與被禁閉的恐懼,對人犯造成身體與心靈的雙重傷害。

目前水牢內已經沒有水,往地底下數個階梯的水牢也被封閉無法進入,僅能夠從放置於水牢內的攝影機觀察水牢內部的構造。不過光是用看的,便已經夠讓人心驚肉跳了。

我在大稻埕街區,懷想著當時文人墨客曾經走過的路途,一幢又一幢的歷史古宅成就著大稻埕悠久的人文時光。

即時

GenAI論壇 興大發表國際首創農業專用生成式AI...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ChatGPT...

台中稽查鐵板燒、排餐餐廳 一業者未保險依法裁罰3萬...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市食安處「...

人美心也美!女童偷溜出門 暖心女警助返家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警察局土城分局土...

好市多賣場產品標示疑義 中市食安處稽查釐清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好市多北台中分公司產品...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