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縮短1/3準確率較傳統高 將改寫全球診斷流程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過往心肌梗塞經傳統試劑約需耗時3小時才能確診。台大醫院團隊最新跨國研究發現,1小時檢驗試劑不僅檢驗時間大幅縮短,且準確率比傳統試劑高,將改寫全球診斷流程。
台大醫院昨日舉辦研究成果發表會。研究主持人、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臨床教授李建璋表示,胸痛是急診病患常見的主訴症狀之一,占所有急診病患約10%,不過每10名胸痛患者最後只有1人會確診為急性心肌梗塞。
目前普遍使用的心肌梗塞流程需要在0小時及3小時檢驗兩次心肌旋轉蛋白濃度,稱為「0/3」小時流程。李建璋說,依照既有流程,病患必需在急診等待較長的時間,除了造成急診室的擁擠,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在急診不必要的等待也增加了暴露病毒的風險。
為找出更有效率的診斷方式,李建璋發起全球國際合作研究,結合11個國家、32個頂尖研究團隊的原始研究資料,利用數種統合分析方法證實當今全球普遍使用的「0/3小時」心肌梗塞診斷流程,有較高的心肌梗塞誤診率,正確性不如新發展的「0/1」或是「0/2」小時加速診斷流程。
過去學界普遍認為,不同時間的診斷流程只是效率的問題。但李建璋說,這項研究不但證實不同時間長短的診斷流程不單僅是效率問題、同時也和病患安全有關。
他指出,研究結果顯示,每1000個急診胸痛病患,使用標準3小時流程則會有高達15個心肌梗塞病患被誤判為正常;使用新流程則只有3個心肌梗塞病患會遺漏診斷。
李建璋進一步說明,新的心肌旋轉蛋白檢驗試劑非常靈敏,若用1小時檢測流程,檢驗臨界值就不用那麼高,也能正確判斷;且新的檢測試劑已推出多年,健保也有給付,要推廣讓更多醫院使用並不困難。
台大醫院表示,此項研究收集了全球32個研究、逾3萬人的資料,是目前樣本數最大,證據等級最高的研究,刊登在美國發行量最大影響力最高的的3大期刊之一《內科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預計將會帶動全球改寫相關診斷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