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直性脊椎炎 暴瘦寸步難行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50歲的上班族黃大仁(化名),10年前診斷出罹患僵直性脊椎炎,但只在偶爾疼痛時吃藥止痛。直到今年初發現,除下背痛外,全身有多處接骨點也出現腫脹疼痛,吃止痛藥沒改善,苦撐半年仍難以入眠、食慾不振,體重暴瘦10多公斤,最後連行走都有困難,後來就醫接受生物製劑治療,症狀才獲得改善。

收治個案的馬偕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李惠婷醫師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是自體免疫失調導致的發炎性關節炎,在各個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主要發病的患者,以20到30歲間最為常見。

臨床診斷僵直性脊椎炎,除了詢問患者症狀及家族病史外,還會搭配抽血及影像X光片檢查,有些患者甚至需要透過核磁共振才能確認薦腸骨發炎狀況。

李惠婷指出,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如果沒有好好治療,發炎與疼痛的狀況會持續加劇,造成關節功能喪失甚至被破壞,嚴重時會造成脊椎沾黏,當原本一節、一節的脊椎關節沾黏時,在X光片上看起來就像竹竿一樣,影響日常生活的動作,像是轉身、彎腰或是開車,嚴重的患者可能會駝背讓身體無法挺直。

僵直性脊椎炎除了影響脊椎及周邊關節外,門診也有部分患者是由眼科先診斷為虹彩炎後,轉介風濕免疫科確診。

李惠婷指出,目前針對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方式,第一線會以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為主,部分患者也會合併使用口服免疫調節劑,除了藥物之外,還會建議患者搭配運動或是物理治療。

倘若患者對於第一線止痛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發炎與疼痛沒有明顯緩解,經由醫師評估後,可以考慮申請使用第二線的生物製劑治療。

李惠婷提醒,僵直性脊椎炎及早診斷、積極治療,可以有效減少脊椎發炎,也能降低關節功能喪失的機率,若出現慢性下背痛或關節發炎疼痛問題應先求診風濕免疫科。

另外,患者除了定期回診追蹤外,李惠婷建議,平時應養成良好運動習慣,多做全身性伸展的運動,例如:游泳、瑜伽、伸展操等,能減緩疼痛不適,提升生活品質。

即時

母親節快樂 黃偉哲表揚58位模範媽媽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一年一度的母親...

高市頒獎慈孝家庭楷模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為慶祝母親節並...

《懸疑驚悚小劇場第六十一集—人生唯一的自由,只有自...

本報訊 為豐富生活性、藝術性內容,中華新聞雲...

梅嶺梅子石塔種 品名在地化

記者張淑娟/楠西報導 楠西區梅子品種九成是石...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