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綜合外電報導
世衛(WHO)警告,COVID-19新變異株Omicron很可能在國際間傳播,構成「非常高」的全球風險,且部分地區病例激增可能引發「嚴重後果」;美國學者圖菲克西以台灣防疫經驗為例表示,嚴守邊境之餘口罩戴好,配合嚴謹疫調,才是明智之舉。
世衛表示,Omicron變異株的棘蛋白突變數量前所未見,其中一些令人擔憂,因為它們可能影響大流行軌跡。整體而言,這種新型「高關注變異株」的全球風險被評估為「非常高」。世衛並敦促194個成員國針對優先接種對象加快施打COVID-19疫苗。
而為防止疫情惡化,美國、英國、歐洲聯盟(EU)等地近幾天宣布對非洲多國實施旅行禁令。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副教授圖菲克西在紐約時報專欄寫道,就算Omicron變異株已開始蔓延,旅行限制仍可以爭取時間,前提是配合其他措施明智實行,她並直接點名明智因應早期警訊的最佳範例或許是台灣。
她寫道,中國政府去年1月才承認新型冠狀病毒在湖北省武漢市人傳人,而台灣提前數週行動,迅速實行入境檢疫,把關愈來愈嚴格。台灣民眾及早戴口罩防疫,政府在口罩供給有限時配給,並積極追查乘隙而入的病例來源,有助阻絕社區傳染。
即使許多旅客在這些措施到位前就從武漢抵台,台灣仍成功壓制初期疫情,近兩年有效控制COVID-19危機。
相較之下,美國去年邊境防疫成效欠佳。圖菲克西寫道,旅行限制起初只針對中國,為時已晚,而且美國公民當時照樣可入境。面對Omicron變異株,美國總統拜登11月26日宣布禁止非洲南部多國旅客入境,美國公民與永久居民不受限,相關措施29日週一才上路,「好像病毒週末會休息一樣」。
文章建議各大藥廠迅速針對Omicron變異株生產疫苗;抗病毒藥物上市後投入所有爆發疫情的地方,而非富國獨占;富裕國家向南非提供財務奧援,支持改善通風與空氣濾淨、高品質口罩、給薪病假與防疫隔離假等非藥物介入措施。
文末寫道:「這一切都需要領導力與國際視野。和去年初可怕日子不同的是,我們現在有早期預警、疫苗、有效藥物、對這項疾病更深的了解和許多慘痛教訓。是時候展現我們記取教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