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協助台灣鋼鐵產業轉型升級,工研院攜手中鋼,於 6日啟動「鋼鐵產業研發平台」,未來,雙方將以中鋼出題工研院解題模式,共同進行高階材料、水資源以及智慧工安三大關鍵技術研發,推動台灣高階材料如半導體製程關鍵物料國產化、水資源再生優化利用、與打造安全工作環境等目標,以前瞻技術力助鋼鐵產業價值創新,邁向新藍海。
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表示,工研院與中鋼的雙方合作的最大意義,是希望透過工研院累積多年的技術、產業調查能量及串接上、下游廠商的能力,協助中鋼推動國內鋼鐵產業,進而藉此對台灣整體產業做出更多元的貢獻。「鋼鐵產業研發平台」中合作的三個主題,各有其重要性;包括第一:發展「高階材料」為台灣鋼鐵產業注入新動能。
中鋼總經理王錫欽也表示,中鋼從1989年開始與工研院合作,研發領域包含鋼鐵材料、鋁合金、光電材料、熱電材料、及節能環保等,範圍既深又廣,研發成果也都能在中鋼及集團公司中實際應用,大幅提升公司的營運成效。本次與工研院合作成立研發平台的三個主題中,以「智慧工安」而言,目前中鋼在智慧製造的研發項目,有近兩成就是工安的相關研究計畫, 期望透過智慧工安的技術提供員工更安全可靠的工作環境。其次在「水資源」上,水一向是作業鋼廠的命脈,為確保用水安全,中鋼與工研院攜手啟動水資源整合性合作,以持續開發潛在水源,穩定生產用水。在「高階物料」部分,台灣是全球半導體產業重鎮,但濺鍍靶材全數仰賴進口;因此中鋼集團已規劃將積極的投入半導體靶材等高階材料領域的開發,希望能達到替代進口,提升產業競爭力。
在再生水循環利用部分,面對台灣南部經常面臨的缺水危機,希望能透過工研院再生水廠處理優化流程,幫助中鋼將目前再生水使用量佔總用水量23%,於2024年提升至59%,進而降低缺水風險,維持營運穩定,確保鋼鐵產業發展。在AI工安系統部分,中鋼因鋼材運輸需求,廠區內有許多大型拖板車輛行駛,由於駕駛視覺死角較大,為強化用路安全,中鋼運用工研院榮獲國際肯定之iRoadsafe系統導入廠內,以智慧道路安全警示技術,提供大型車安全防護,降低路口事故肇事率,提升廠區運輸之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