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伴讀站 關懷偏鄉老幼
社團法人台灣點燈關懷教育促進會2016年成立,由大學退休教授李新鄉擔任創會理事長,帶領所有夥伴積極投入偏鄉教育活動,如至雲林北港朝陽國小、高雄市那瑪夏的達卡努瓦社區成立伴讀站,希望喚起社會願意付出關懷的民眾,共同點起盞盞明燈,為弱勢老幼和兒少帶來溫暖,為社會帶來更多希望;促進會成員透過燃燒自己,再現風華外,也照亮他人的人生。
促進會成員幾乎都來自教育界,退而不休,即使從職場退下,仍努力在教育園地耕耘,他們善用自己的專長,連結社會資源,雖然無法改善弱勢者現有生活環境,但希望透過愛與教育,扶植他們快樂成長,進而讓他們未來能夠展翅遨翔。
共讀學堂 養成良好態度行為
其中雲林北港朝陽國小是協會第一個合作成立共讀學堂的學校。李新鄉表示,朝陽國小只有30餘名學生,其中來自低收入戶、單親、隔代教養、新住民子女就多達5成,家長幾乎都是務農,促進會和學校合作,希望透過多元和全人教育活動,為學童點起盞盞明燈,為孩子帶來希望。
共讀學堂經由灑掃、應對、進退的生活行為指導,養成學生正確的生活態度,培養其擁有良好品德;透過閱讀寫作指導,增進弱勢生學習成效,確保學童的基本學力及提升學習品質;學習民俗體育扯鈴與太鼓,人手一個扯鈴、每個人都是鼓手,透過課程體驗學習,引導學生從事正當休閒活動。
在促進會支持下,朝陽扯鈴隊雖才成立第2年,參加雲林縣民俗體育競賽,在個人和團體組都拿下第1成績;太鼓隊歷年來參加教育部民俗體育文陣錦標賽,也有不錯佳績。
前文元國小校長黃振恭也是促進會幹部,雖然退休,至今仍致力投入音樂教育及偏鄉服務工作,在南台科大教授莊勝雄、南大附小老師張慧娟引薦下,拜會那瑪夏的達卡努瓦社區的老師周孔志及林淑芳,雙方一拍即合,共同成立伴讀站。
周孔志夫妻除經營民宿,對部落需要照顧的小孩,也免費指導課業和練習部落舞蹈,在促進會資源加入後,除協助購置一批桌椅、燈具,讓孩子在良好環境讀書外,得知伴讀站雖有社團贊助烏克麗麗樂器,卻無師資,特地運用教育資源加以媒合,在高雄擔任老師的駱獻國,不遠千里,每次從高雄來回一趟車,至少得花近5個小時,但能讓偏鄉孩子學習到音樂,再辛苦都甘之如飴。
探訪安養院 助弱勢童體驗文化
促進會成員除定期訪視,還會頒發獎助學金,至今已在3校、1社區成立伴讀站。李新鄉說,他們不是企業、也非財力雄厚者,但只要社會有需要,他們就前往略盡棉薄之力,如至孤兒院、老人安養院陪伴、同樂,例如他們邀請歌唱協會的朋友演唱民謠、老歌,看著老人家跟著拍手唱和,沒有比這更他們快樂的事了!
促進會每年也會贊助弱勢偏鄉孩子至都市前來進行文化體驗,例如今年促進會就贊助朝陽國小學童至南美館參觀、四草坐船遊台江古戰場,小朋友們也展現自己的才藝回饋,在南美館前廣場展演才藝,博得眾人的大聲喝采;一趟城市遊,除讓小朋友大開眼界,探索新視野,也可以認識,原來世界大不同。
李新鄉說,他們都是教職出身,即使已經退休,對教育仍有高度熱誠,希望除奉獻自己,更能集結眾人力量,為偏鄉教育擦出一點小火光,希望透過陪伴、在黑暗裡點一盞明燈,點亮偏鄉孩子的未來,讓其未來能夠綻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