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45歲女子有蕁麻疹病史,日前蕁麻疹大發作,幾乎遍及全身,稍微一搔抓劃過皮膚即起大片膨疹,膚癢難耐,求診中醫大新竹附醫中醫科,1週後,蕁麻疹發作範圍及紅癢明顯減輕。
中醫科醫師周書玉表示,經把脈和觀察舌象,發現患者明顯血虛、血液循環不好,瘀熱在體內,治療上從補血改善循環和透瘀熱,以血府逐瘀湯搭配散熱止癢中藥如蟬蛻、薄荷、苦參等,1週後,蕁麻疹發作範圍及紅癢明顯減輕許多。
另一名46歲女子5月開始蕁麻疹,看過多家西醫中醫,每週仍服用1至2顆抗組織胺,且夜晚皮膚癢到影響睡眠。患者提到蕁麻疹多好發於午後4、5點及半夜3至5點。周書玉根據患者身體濕熱的情況及中醫時間醫學的觀念,午後3-5點氣血流到膀胱經,半夜3至5點氣血流注到肺經,以消風散為主方加引經藥如百合、桑白皮、柴胡桂枝湯等,經1週治療,患者表示發作頻率降低,夜癢程度也減輕,不再影響睡眠。
周書玉表示,蕁麻疹是常見的皮膚疾病,女性發生率是男性2倍,症狀為皮膚癢、起紅色斑塊,大約持續數小時到1天,症狀緩解後通常不留痕。常見誘發原因如感染、塵蟎、藥物或食物過敏,常見食物過敏原包括牛奶、蛋、堅果、花生、小麥製品、海鮮、芒果、奇異果、草莓等;有的人則是受到溫度變化、日曬、壓力、機械性刺激而誘發;但臨床有許多人是不明原因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