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嬤喝酒進補出紅疹

虛熱體質不適飲酒,可用艾草泡腳驅寒。(記者黃志炫攝)

記者黃志炫∕台中報導

80歲老奶奶因天氣微寒,喝酒「進補」,卻忽略自身體質,全身出現紅疹,中醫師蔣佳容提醒民眾冬令進補時也應注意個人體質不同,以免進補不成適得其反。

高堂中醫主任醫師蔣佳容表示,時序入冬,國人多數有進補習慣,卻忽略個人體質不同,不同藥材也有不同效果,不可一體適用。一般而言,冬令進補可分為補氣與補陽。蔣佳容主任醫師說,冬令進補各種配方不同,八珍、十全、羊肉爐、人參雞、當歸鴨等,如北耆、當歸可補氣,桂枝、人參、熟地等可補陽,但多不離甘溫芳香的藥材,搭配不同肉類,米酒一同燉煮,可以提振元氣、增加血液循環、增進免疫力。

但若進補不當易生反效果,日前有位80歲老奶奶,雖然行動不便坐著輪椅,仍有進補觀念,因近來氣溫下降身體略感微寒,自覺可飲酒促進血液循環取暖,不料飲酒後全身出疹子,經門診診斷發現老奶奶體內有虛熱,根本不適合飲酒進補。

蔣佳容醫師指出,中醫診療講究以人為本,天人合一,以身體陰陽五臟六腑平衡和諧為目的,古云「食補勝過吃藥」、「穿暖勝過吃補」即分別從日常飲食、生活作息等方面來保健身體,多吃當地當季食物,讓體內的環境能保持相對穩定。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醫理,少食生冷食物。作息上應早睡晚起,陽光出來後再起來活動,如此一來才能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

蔣佳容說,中醫有「寒從足下起」說法,腳是人體距離心臟最遠的部位,也是人體腎經、脾經、肝經3條陰經和膀胱經、胃經、膽經三條陽經的交接點,在運轉氣血方面有重要的作用,陰陽經不相順接就容易造成四肢逆冷的現象,冬天用熱水加上少許的薑艾粗鹽泡洗,能行氣血溫通經脈,因此用熱水泡腳按摩,也是一種生活保健。或可用艾條或艾粒灸氣海穴、關元穴或足三里穴來保健。

蔣佳容醫師強調,冬令進補藥材以「補」為目的,若有熱證、實證民眾,或正在急性發炎期、感冒,腸胃炎,火氣大、便祕民眾或慢性疾病高血壓、高血脂、腎臟病、免疫性疾病、痛風等要避免使用,建議透過醫師診斷後處方合適藥方使用方能達到進補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