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山海回望

文/圖 蔡莉莉

安如山人/安如山房
蔡莉莉 篆刻
2.4×2.4公分 2014
我嚮往「風雨不動安如山」的寧定與安心,曾以之為字號,為齋名,並琢磨成書畫用印,一朱文「安如山人」,一白文「安如山房」。

車行至山頂,天空是湛藍的,海面閃動迷眩的光。海灣遠遠近近的樓房灰黑一片,港口泊著一艘遊輪,如白色的礁岩,靜止不動,延伸成海岸的岬角。

一排巨大的英文字母立在山的最高點,不覺連想洛杉磯寫著「HOLLYWOOD」標誌的山頭,也想起京都夏日夜晚的「大文字五山送火」。晴天的基隆,俯視下的基隆港,熟悉又陌生,眼前舊舊的沉默山海,彷彿隱藏著沒有說出口的什麼。

上上下下於曲折窄巷,紅磚牆,老樹和貓,不斷重複,不斷浮現,光陰的臉寫滿海雨,山風與故事。轉角一座二層樓的老屋,染了歲月的苔色,忍不住在心裡畫起來,知道再也無人居住。突然,一雙細瘦的枯手推開木門,銀白的髮絲在夕暉下顫動,想是獨居的老人,一堆一堆雜物,屋內全黑。

上這山頂來,是為了一間書店,一間開在基隆山上已經廢校的小學。是的,一所回不去的校舍,一座再無小孩笑聲的操場。那就是時間的篩選,光陰留下的姿態,有一點潮溼,有一點寂寞。

站在昔時太平國小的校門口,彷彿碼頭邊那艘巨大的白色遊輪被施了魔法,瞬間移動到山頂。我看到人為的搶救,從廢墟到書店,就是要大家正視老建物的保存與山村的活化。老屋不是只能消失在歷史的煙塵裡,憑藉大環境的再造,可以重新兌換一次青春。

走入書店,打通樓面的挑高天花板,填滿天光。走上木梯,通過掛滿基隆地方文史照片的甬道,空中懸著海浪般的弧形掛布,軟化空間線條,區隔出樓層。抬頭,柱上留一掛牌,寫著「圖書室」。

站在面海的玻璃窗前,端起咖啡,我的身影疊印於一道無聲的山海風景上,不禁想起在師大美術系的自己。彼時,總愛畫老街,老屋,老人。年輕的我,不知「老」是怎麼一回事,也不知住老屋漏水透風發霉的種種不便,入眼的是,豐富多變的層次與耐人尋味的色調,可以容許我一再地皴擦點染,不嫌多的刻畫層層質感與肌理。

如今平安長大,終究老去,我依然愛畫老屋。然而,面對傾圮屋舍,浮現心頭的卻是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我嚮往「風雨不動安如山」的寧定與安心,曾以之為字號,為齋名,並琢磨成書畫用印,一朱文「安如山人」,一白文「安如山房」。

離開這座濱海的山村,一條寂寞的窄巷,一株長鬍子的老榕和樹下重聽的老人,我知道這個以石階串接的灰黑色山村,會在未來的日子裡出現更多無人居住的老屋,也會在節慶來臨之時繼續進駐年輕人的創意市集,一攤又一攤,在竄長著羊齒植物的矮牆之間。

夕陽下,車子滑行於彎曲的山徑,望著海天不停變幻色彩的雲朵,我的腦海想起鄭愁予的〈賦別〉:

「念此際你已靜靜入睡。

留我們未完的一切,留給這世界,

這世界,我仍體切地踏著,

而已是你底夢境了。」

即時

三重力行路地下道改善湧水問題 5月20日至29日汽...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三重區力...

法鼓山、靈鷲山慶佛誕 多元親子活動推廣惜福、永續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法鼓山及靈鷲山...

人美心也美!女童偷溜出門 暖心女警助返家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警察局土城分局土...

好市多賣場產品標示疑義 中市食安處稽查釐清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好市多北台中分公司產品...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