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文化部二十一日在蒙藏文化館隆重舉辦「章嘉大師紀念堂」開光大典,全程遵循藏傳佛教儀制進行,獻上蒙藏特色供品如哈達、奶干及烏雲柏夫(油炸果子)等,場面殊勝莊嚴。「章嘉大師紀念堂」常設展首次公開展示上千年藏傳佛教歷史文物,包括宗喀巴大師牙舍利、第七世達賴喇嘛髮舍利等,為全世界難得一見。
李永得表示,章嘉大師在一九四九年移居台灣,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四大活佛之一,為妥適保存大師文物,整建大師紀念堂,期間發現大師佛龕內遺有許多珍貴文物。期盼藉由此次章嘉大師紀念館的重新整裝,讓大眾更為瞭解章嘉大師在台弘揚佛法的歷史,呈現台灣最珍貴的多元文化價值。
文化部指出,此次從大師佛龕中發現的文物,驗證了章嘉大師的遺書中所寫「上輩所遺法寶法物」,經蒙藏文化中心整理後,共有包含多位藏傳佛教重要高僧的牙舍利、髮舍利、法衣布片及咕嚕秋旺伏藏師掘取的普巴杵(寧瑪派五大伏藏師第二位)等四十八件,其中部分文物距今約有上千年之久,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等規定進行文化資產審查事宜。
文化部表示,為使參觀者貼近與感受大師當年在台實修生活與弘法智慧,蒙藏文化館推出「佛影佛蹤-章嘉大師與台灣的故事」特展,展出包括大師在青田居的生活日常故事及修法器物、藏傳佛教高僧歷史文物照片、跳神面具及法樂器、章嘉大師環台弘法行腳、赴日奉迎玄奘法師靈骨來台,以及大師圓寂紀實影像資料等主題,用歷史文物及老照片訴說章嘉活佛與台灣的故事,追思章嘉大師在台的蹤跡與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