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中醫師公會>溫經補腎治尿床

 尿床即夜眠時不自覺所產生的「排尿或遺尿」行為,一般成年人或兒童都不應發生,這種難以覺醒如廁的現象常無法預測。根據國內研究統計,約有5%的六至十二歲孩童,在一個月內至少有一次尿床,而理論上發展正常的孩童,在四歲時即能自如地控制膀胱,倘若超過六歲,一週發生尿床兩次以上,家長應帶其就醫。
 通常大多數的尿床患者並無泌尿系統的疾病,屬於單純性尿床,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壓力」與「過度沉睡」,通常是玩太累,或心理因素所引起,有時反覆尿床被歸於「退化行為」,例如長期在暴力陰影下的兒童;而這些特殊案例,除了需接受藥物治療之外,也能藉由會談諮商,增加心理適應。
 根據中醫觀點,夜間無意識地排尿,通常是腎陽衰弱、下焦虛寒與肝腎不足的表現,中醫一般使用理氣散寒、溫通經脈與辛溫通竅的香附、蒼耳子、桂枝與狗脊等中藥來治療,能附帶提升大腦的意識程度,有效改善過度熟睡情形,通常在晚飯後與睡前一小時服用,而體力甚虛者,可加服菟絲子、肉桂與益智仁等中藥,一天三次,能收固精縮尿兼調整體質之功效,逐漸減少尿床的發生頻率,一旦病症改善,中藥用量應逐步調降,以免燥熱上火,造成身體不適。服中藥的同時,可配合足三里、關元、氣海、天樞與八髎等穴位按摩與溫灸,能補腎氣與強腰膝,收內外共治的療效。
 夜間遺尿需要積極治療,長時間處於失控狀態,容易導致自尊心與信心受損,或產生罪惡感,對於兒童的尿床行為,打罵處罰皆為下下策,通常以正向鼓勵代替責罰較為佳,原則上減少晚飯時湯湯水水的攝取,並養成就寢前如廁的習慣,或訂定鬧鐘提醒等策略,均能有效防止或減少尿床再發生。而成年人亦可能有尿床現象,若頻率過多,一個月出現兩次以上,且連續兩個月者,建議應積極就醫診治檢查。
 (作者/台南市誠信中醫診所負責人鄧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