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悶出皮膚病 8招緩解

長期戴口罩易引發皮膚病,醫師建議做好每天清潔和保濕的基本功。 (門諾醫院提供)

清潔保濕是最基本 最好不上妝 適時脫下透氣 醫療+布口罩徒增悶熱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疫情爆發以來,戴口罩已成為民眾的日常,除了用餐拿下口罩外,包括上班族、學生等,口罩一戴幾乎就是5、6個小時,也因此容易引發毛囊炎、濕疹、酒糟肌等皮膚問題。門諾醫院皮膚科醫師蔡凱淇表示,除每天更換口罩、選擇適當時機脫下口罩透氣、避免戴口罩時化妝等,緩解可能對皮膚的傷害;落實清潔與保濕更千萬不可馬虎。

蔡凱淇表示,呼吸時所產生的濕氣,會讓口罩覆蓋處的皮膚溫度上升,導致毛囊皮脂腺分泌較多油脂阻塞毛孔,引起毛囊炎和青春痘。而戴口罩所產生的摩擦、潮濕、悶熱等刺激,也可能引起皮膚角質屏障功能的破壞,加劇皮膚紅腫、搔癢及脫屑。

民眾可透過8大方式減少戴口罩所引發的皮膚問題;

1.做好每天清潔和保濕的基本功。每天回到家脫下口罩後,使用不含香精、溫和的洗面乳洗臉,並依膚況選擇適合自己的保濕產品。

2.避免在戴口罩時化妝。若真有化妝需求,可選擇標示「不致粉刺」的粉底或蜜粉,減少使用較厚重的粉底液、BB霜等。

3.避免在戴口罩時試用新產品。因口罩緊貼皮膚,容易使肌膚更敏感,會加速藥品或保養品的吸收。此時應避免初次嘗試較有刺激性的治療或是產品。

4.正確配戴口罩。有些患者戴醫療口罩外面會再多戴一層布口罩,但都沒有確實蓋住口鼻,不僅沒有防護效果,反而會讓皮膚更加悶熱,引發皮膚問題。

5.建議每4小時找適當的時機脫下口罩透氣。

6.至少要每天更換一次新口罩,即使是布口罩也該天天換洗。

7.避免戴口罩運動,平時保持環境通風涼爽。

8.耳部濕疹患者改用綁帶式外科口罩。

醫師強調,若原本就有青春痘、酒糟、脂漏性皮膚炎或濕疹的患者,戴口罩後造成惡化,應及早尋求皮膚科醫師協助。

即時

誤信投資理財廣告 婦人遭詐一千二百萬 車手被逮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南市東區李姓婦...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再傳捷報2024 Architi...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三貂嶺生...

毒蟲情侶檔拒檢逃逸 無辜騎士慘遭撞飛送醫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中和警分局南勢所員警昨...

可疑男持袋徘徊 三重警逮「誠實通緝犯」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三重警分局三重派出所員...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