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on 首款應用人工螢石並使用在消費領域的可換鏡相機鏡頭 FL-F300mm f/5.6(1969年5月上市)歡慶誕生50周年紀念。除了應用於可換鏡相機鏡頭以外,人工螢石還應用在包括廣播電視鏡頭、天文望遠鏡頭等廣泛的光學產品上。
人們很早就關注到由氟化鈣(CaF2)結晶而成的礦物質螢石與光學玻璃組合在一起時,能夠以接近理想的方式校正色像差。然而天然生成的螢石晶體體積很小,以至於無法應用於相機鏡頭中。為了實現普通光學玻璃無法實現的生動、精細的表現,Canon 在早期就將注意力轉向對螢石的有效利用,並於1966年8月啟動了「佳能F計畫」。該計畫的目標正是開發一支使用螢石的高性能鏡頭,並使公司致力於高性能鏡頭的研發。
大約在 1950 年左右,使用天然螢石晶體作為原材料製作人工螢石的技術被發明出來,這為人工螢石作為光學材料使用鋪平了道路。然而,包括螢石在內的氟化物晶體需要在攝氏 1000 度以上的真空環境中才能生成,因此為了實現大尺寸、高純度晶體的量產,在安裝、製造工藝等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Canon 將持續專注於光學技術上,不斷改進影像技術,提供滿足廣泛使用者期望的產品和技術。Canon 還將不斷追求製造吸引人且可靠的產品,在推動貢獻社會的光學技術方面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