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有高血壓病史的70歲阿公,因肺炎發燒在某地區醫院住院,隔天晚上癲癇發作,意識不清合併四肢抽搐,轉院到大醫院急診,在觀察期間又發生2次癲癇,進一步診斷為「亞當斯-斯托克斯症候群」,即嚴重心律不整引起的暈厥症狀,經住院安裝永久性心臟節律器後,已順利出院未再復發癲癇。
台南新樓醫院急診科醫師林士豪說,去年九月間,這位7旬阿公因癲癇送來急診時,心電圖檢查正常,卻在觀察期間又發生兩次癲癇,首次發作十幾秒鐘後,病患恢復意識,但不清楚發生什麼事,也沒有其他不適症狀,直覺不像癲癇的典型表現,立刻為他裝上心電圖監視器;第二次發作時,即發現是病竇症候群引起的亞當斯-斯托克斯症候群,由心臟科醫師會診為其安裝永久性心臟節律器。
林士豪表示,嚴重心律不整患者,當心搏過速或過緩時,由於心室輸出的血量下降,輸送到全身的血流量不足,導致大腦暫時性缺血,可能會突然出現心悸、胸悶、眩暈、抽搐或暈厥等症狀,一開始持續時間很短,病患可能不以為意,若未經正確診斷及治療,嚴重者甚至會猝死。他說,有些看似癲癇的病患,其實是心律不整的表現;許多心律不整的患者,有時也會出現抽搐、昏倒等情況,乍看很像癲癇。所以遇有不明原因的癲癇且經檢查後腦波並無異常時,醫師和家屬都應提高警覺,及早做各種心電圖判定。
他說,心律不整有些是心搏過速,可能為心房顫動或心室頻脈等造成;而心搏過緩則可能是高度房室傳導阻斷或病竇症候群等。心律不整依類型有不同治療方式,如藥物控制、心導管電燒、心臟節律器或是體內自動去顫器等。提醒若出現心悸、胸悶、眩暈、抽搐或暈厥等症狀,或是測量心跳超過每分鐘150下或低於每分鐘50下,建議儘速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