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黃俊昇∕台中報導
林姓高一男生每餐得吃3碗白飯才有飽足感,家長原以為是發育期不以為意,不料體重一路逼近破百,抽血檢查發現肝指數超標,原本春節前打算要多運動,但年節吃太好,回診時體重不降反增,經超音波檢查診斷為「非酒精性脂肪肝」,醫師只得訂定鏟肉計畫,預防步上肝病3部曲的悲劇。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主治醫師陳德慶表示,身高約170公分的「阿貴」,體重高達94公斤,平時食量大,且喜歡吃速食,外型雖圓滾可愛,但也因「厚片人」的肥胖身材,讓他每次體育課跑步都跑得氣喘吁吁。
去年新生入學校方安排體檢,結果「阿貴」的肝指數竟高達94(正常值40),家長趕緊將他帶到門診追蹤,醫師透過超音波檢查後,確診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醫師原本建議阿貴返家後要開始控制食量並減少食用高糖、高熱量、油炸食物,同時要養成運動習慣,沒想到春節後回診,赫然發現阿貴的體重不減反增,原來是過年期間看到滿桌美食無法禁口,才會瞬間「破功」。
陳德慶指出,脂肪肝顧名思義就是脂肪堆積在肝臟引起的疾病,又可分為酒精性與非酒精性,前者是長期飲酒過量造成的肝功能受損,後者則是攝入過多的熱量,導致脂肪堆積在肝細胞內引起發炎反應,進而破壞肝細胞導致肝指數升高。
陳德慶表示,非酒精性脂肪肝雖然是慢性疾病,一般人幾乎不會發現身體有顯著異狀,但只要肝發炎問題持續下去,同樣會步上肝炎、肝硬化、肝癌的3部曲命運,尤其日前瑞典大型研究更提出新發現,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年輕人,20年後的死亡風險比一般人高出7倍以上,不可不慎。
陳德慶提醒,肥胖是脂肪肝最大的危險因子,現階段雖然沒有藥物可根治,但有效控制體重與規律運動卻是可以改善脂肪肝炎,甚至讓脂肪肝完全消失,此外如果發現肥胖者的頸部、腋下或鼠膝部位有變黑、粗糙及增厚的症狀,也要注意可能與胰島素抗性有關,若置之不理,未來恐演變成第2型糖尿病,終生得與病魔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