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細亞水產音響學會年會 海大登場

第十三屆亞細亞水產音響學會年會暨論文發表會十一月十一日至十三日在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舉行。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提供)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第十三屆亞細亞水產音響學會年會暨論文發表會十一月十一日至十三日在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舉行,共有來自美、日、韓等九個國家近百位專家學者與會,共同探討水下聲學技術在漁業、水產及生態環境的應用。
 海洋大學表示,近年來亞洲從事漁業探測及水下聲波技術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十分豐碩,為了提供各國間一個可做為漁業探測資訊交流與技術合作的平台,相關研究學者在二00七年中國大連的漁業探測國際會議上創立了「亞細亞水產音響學會」,希望藉此來提升漁業探測技術在亞洲各國研究交流與國際合作。
 主辦單位海大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教授李明安指出,這是亞細亞水產音響學會第三次在台灣舉行年會,共有來自美國、日本、韓國、中國、挪威、泰國、印度、印尼及台灣等國家學者與會,希望透過此次國際研討會擴大台灣與亞洲各國漁業探測研究學者間的合作與交流,提昇我國在水產音響研究的影響力,也讓學者們了解各國在漁業探測研究的現況,同時希望應用聲探技術,來解決亞洲漁業所面臨的水產音響評估與應用上的各種問題。
 此次研討會主要針對「音響技術」、「音響應用」、「生態監測」、「音響探測」及「理論與標物反射強度」等主題,發表四十多項研究成果,並安排三場專題演講,由挪威卑爾根大學海洋研究所研究員Egil Ona介紹「挪威在漁業聲學的研究成果」、日本東京海洋大學榮譽教授古澤昌彥主講「漁業聲學中的迴聲積分」、台灣大學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特聘教授陳琪芳談「台灣西部沿海地區魚類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