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童 免疫療法點滴注射控制

女童罹患急性淋巴型白血病,醫師蘇旻昱以免疫療法點滴注射,成功控制病情。(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6歲女童小美多日高燒不退、淋巴結腫大,就醫確診急性淋巴型白血病,先接受標準化療,追蹤過程發現微量殘存癌細胞,醫師與家屬充分溝通後,同意使用免疫療法標靶藥物百利妥,經點滴注入,讓害怕打針的小美不抗拒治療,完成兩個療程後,已測不到癌細胞,目前追蹤情況良好,持續化療。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醫師蘇旻昱指出,急性淋巴型白血病是兒童最常見的惡性疾病,致病機轉尚不清楚,已知因素有先天染色體異常、大量暴露輻射線或化學毒物,某些病毒感染也可能增加罹病機率,由於血液中不成熟的芽細胞在骨髓增生,影響正常的骨髓造血功能,最常觀察到的臨床症狀有臉色蒼白、不明出血、身上多處出血點或瘀斑、骨頭痛、不明原因發燒,必須經由抽血和骨髓檢查確診。

蘇旻昱表示,治療急性淋巴型白血病的方式,有化學治療搭配脊髓腔內化學藥物注射,以控制及預防中樞神經系統被白血病細胞侵犯,療程約2年半到3年,在台灣的5年存活率有90%以上,並非想像中的絕症,臨床上常見以造血幹細胞移植處理,難以治療或治療後復發的白血病,近年還有免疫療法和細胞治療。

蘇旻昱說,免疫療法的作用,是讓病人體內的免疫細胞和癌細胞做連結,以驅使自體免疫細胞攻擊白血病細胞,針對治療後仍測得到微量殘存癌細胞的白血病,或特殊型別的白血病,例如費城染色體陽性的白血病,醫療團隊會評估透過免疫藥物的使用,以達到更好的疾病控制,甚至有可能避免後續的造血幹細胞移植。

他說,兒童癌症是造成兒童死亡的第2大原因,每年台灣約500位兒童確診癌症,發生率約為每10萬名兒童中有12.9人。罹患癌症對於孩子及家庭無疑是重大的打擊,但台灣醫療已趨近國際水準,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絕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兒童血液腫瘤科透過日新月異的先進治療方式與跨領域全人照護,以最專業醫療科技,給罹病孩子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顯微鏡下觀察到女童骨髓中有大量不成熟芽細胞。(記者陳金龍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