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探索〉美陸俄博弈 台烏都被推向最前沿

 

俄羅斯十九日進行戰略核武演習當中發射洲際彈道飛彈,俄羅斯此次演習被視為向美國、歐盟炫耀武力。 (路透)

周志杰

牽動國際政治的烏克蘭危機,美國總統拜登預言俄羅斯二月十六日發動攻擊並沒有發生,美國又放言俄羅斯總統蒲亭已決定要入侵烏克蘭,並在「未來幾天」會發動攻擊。俄方則稱沒有侵烏意圖,譴責美國圍繞在烏克蘭衝突議題上「歇斯底里達到頂點」,不負責任地散布恐懼。

去年是蘇聯解體屆滿三十年,俄羅斯靠著軍售、石油、天然氣輸出,終於逐步穩住了陣腳;但這三十年間,美國為首的德、法、英勢力持續東擴,把舊蘇聯勢力範圍內的東歐國家鯨吞蠶食,乃至於烏克蘭、白俄羅斯到最近哈薩克,相繼發生顏色革命。可以說這三十年來的地緣政治轉變,西方勢力已經到了俄羅斯家門口。

北約續東擴 俄悍拒侵門踏戶

美國十九世紀就有「門羅主義」主張歐洲列強不應插手美洲事務,但也被批評是美國恣意行使霸權的藉口。美國外交政策有「門羅主義」,俄羅斯也有地緣政治下的勢力範圍概念。換言之,強權國家都在強調安全停損臨界點。

烏克蘭與俄羅斯國土相鄰,同於斯拉夫民族,如今卻反目相向,俄羅斯認為根本是西方國家在搞鬼;俄羅斯要求北約暫停讓包括烏克蘭在內的新成員加入,降低在鄰近俄國邊界的愛沙尼亞等會員國軍事部署等。對俄羅斯而言,這已經是國家安全核心的底線。

俄羅斯陳兵俄烏邊境,是軍事施壓,明確表態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與俄羅斯接壤的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目前都已經是北約成員國,烏克蘭若再加入北約,北約軍隊、飛彈隨時都可能兵臨城下,這對俄羅斯安全非同小可,必須強悍拒絕北約侵門踏戶。

其實,情勢的轉變從冷戰結束後就已經開始。北約一步步東擴,美國藉反恐與金融危機,在處理區域爭議時,製造敵對、甚至小衝突,一邊軍售、一邊操作貨幣寬鬆及縮表、升息等工具,讓資金回流美國本土。這種透過經濟、金融與政治外交的交互操作,使用美元來穩定美國製造業的空洞化,挽救美國逐漸衰退的國力的手法,已一再上演,烏克蘭危機亦然。

美穩賺不賠 烏克蘭騎虎難下

美國一再警告俄羅斯要侵入烏克蘭,事實上,戰事還沒有真正發生,已經把整個歐洲都捲入。美國一方面派兵進駐東歐部署、輸出武器軍備給烏克蘭,把烏國視為準軍事同盟;另一方面,烏克蘭、俄羅斯、整個歐洲都籠罩在戰爭的陰影下,資金為了避險只好往美國去,而美國的升息手段早已伺機出台。

美國打如意算盤,認為這盤棋穩賺不賠,烏克蘭則是騎虎難下,成了美國的代理人、離岸制衡工具。只要局勢不確定,美國就可以持續炒熱下去。現在,五眼聯盟國家的英、澳、加、紐,還有日本、台灣等,都持續緊跟在後美國之後。

但是,德、法已經看出美國利用烏克蘭危機進行的政經軍三手操作手法。幾年前的顏色革命,難民潮大量湧入歐洲,已有前車之鑑,德、法為首的歐盟現在更關注自己的國家利益。特別是俄羅斯輸往德國的北溪二號天然氣管線,是德國及歐洲的重要能源供應線,但卻持續受到美國掣肘;美英澳組成「AUKUS」聯盟,將協助澳洲建造核動力潛艦,澳洲因此放棄和法國簽署的潛艦訂單,引起法國不滿。

美國總統拜登一再「預言」俄羅斯將出兵烏克蘭。 (路透,資料照)

 法德吃虧 都想擺脫美國腳步

烏克蘭危機這一局,德、法明顯想要擺脫美國的腳步。法國總統馬克宏、德國總理蕭茲都親自出馬扮演穿梭外交的和平使者。近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坦言「烏克蘭加入北約可能只是一場夢」;蒲亭與德總理蕭茲會面後表示,「如果符合成本效益,俄羅斯準備在合約到期後繼續經過烏克蘭供應天然氣。」馬克宏則說  「歐洲人必須打造自己的集體安全協定,並重整自己的軍備」、「俄羅斯不安全的話,歐洲人也不會安全。」

俄羅斯為了反制美國的包圍,通往歐洲的天然氣管道有三條,包括第一條穿越烏克蘭的管道通往斯洛伐克、捷、德、奧等國,第二線穿越白俄、波蘭進德國,第三條穿越黑海至土耳其,都在為自己的經濟命脈尋求自保。

對俄羅斯而言,「烏克蘭加入北約的一天,就是攻打烏克蘭的一天」,話說得非常明確,最重要是守住底線,否則局勢不可能緩解;美國也看準了這一點,還是會持續炒作俄國可能侵烏的議題。從烏克蘭危機來看,美國在國際強調的「價值同盟」,各個國家還是在為自己的利益著想而已。美英與德法已不站在同一站線,由此觀之,英國脫歐本來就是遲早會發生的事。

德國總理蕭茲(左)會見俄羅斯總統蒲亭(右),希望透過外交途徑化解俄烏危機。 (路透)

 反美圍堵 陸將強化南海軍事

從烏克蘭危機看中國大陸、美、俄、歐之間的博弈,綜觀情勢發展可關注的四個面向:

第一,中俄結盟和相互奧援的態勢更確定。中俄聯合聲明中明白表示兩國「友好沒有止境,合作沒有禁區」。北京觀察烏克蘭危機,看重俄羅斯表現出的明確底線、熟悉戰場演練,因應美國的圍堵戰略,未來必將加強南海的軍事化。第二,大國間政經利益的糾纏互賴和合縱博弈,更不利美國的緊密結盟。德、法就已明確凸顯對歐洲安全議題的話語權,並強調歐盟要走向軍事自主,與美英明顯不同調。第三,美國在中俄周遭續行圍堵和發動代理人衝突或動亂,以維護其政經利益的作為不變。

第四,台烏是美中俄博弈最前沿棋子的角色也已確定。烏克蘭被美國推向火線,沒有得到軍事保障,也無法加入北約,經濟已受重創,親美政權也已受到挑戰,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台灣處在美中之間,也成了大國博弈的棋子,戰略迴旋空間被壓縮,但台灣是否看清自己的底線?如果認為只要不宣布台獨,中國大陸就師出無名?這恐怕是自己一廂情願的想法,未必就是美中要走的劇本。

(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周志杰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即時

愛吃燒肉甜點 他冠狀動脈阻塞險喪命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45歲洪姓堆高...

平腦症新基因NDEL1 產前篩檢曙光

記者吳門鍵∕高雄報導 台灣預估約有3...

毒蟲情侶檔拒檢逃逸 無辜騎士慘遭撞飛送醫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中和警分局南勢所員警昨...

可疑男持袋徘徊 三重警逮「誠實通緝犯」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三重警分局三重派出所員...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