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部培育生醫農業創業人才4年已成立30家公司

智耕生技一0九年獲天使資金及行政院國發基金共同投資,擴增生產基地及設備提升產量。(教育部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為鼓勵大學培育生技人才,接軌產業發展。教育部二十七日指出,「生醫產業與新農業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計畫」由教育部自民國一0七年起規劃推動,補助十一所大學校院系統性規劃生技產業實務基礎、進階、高階課程,以跨校、跨領域學員為對象集中培訓,計畫推動四年來已培訓輔導六百八十六組團隊,其中三十組團隊更成立三十家公司。

培育計畫鼓勵學員組成創業團隊,邀請業師指導團隊模擬產業實務、撰寫營運計畫書、參加計畫年度創業大賽,以評選具潛力的團隊接受後續進階輔導。

教育部表示,培育計畫也輔導鼓勵創業團隊持續發展精進,例如中興大學師生團隊組成的智耕創新股份有限公司,透過精準營養調控技術,研發生產機能性蔬果,一0九年獲天使資金及行政院國發基金共同投資,擴增生產基地及設備提升產量,同時獲選台灣唯一食農領域好食好事加速器輔導團隊。

在醫學部分,國立清華大學團隊於一0七年成立捷絡生技股份有限公司,將尖端科技應用於臨床醫療端3D數位病理組織診斷及AI病理分析軟體開發。同時結合微軟Azure雲端平台與英特爾OpenVINO系統,開發更省時、快速的edge AI系統,為「學而優則產、研而精則創」的典範。

教育部指出,透過生技創新創業人才培育,希望鼓舞校園師生拓寬視野、了解產業需求,促成志同道合者共襄盛舉,成為學界與產研界緊密合作的交流平台;未來教育部也將持續推動精準健康產業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帶動校園創業文化、加速生物技術創新及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