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台灣台南 文資處推古地圖拼圖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配合台南城市即將四百年,文化局創意無垠,文資處配合先前舉辦地圖展覽「地圖超展開:台南四百年古地圖特展」,首度推出古地圖拼圖,希望透過民眾親手拼湊拼圖,可以完整認識台灣台南的歷史。
 文化局繼先前大打鄭成功、媽祖、孔子牌,推出零食、飲料等,廣受歡迎,不過仍屬淺層文化創意,此次由文資處推出「台灣地理圖繪」一千塊的拼圖遊戲,希望透過寓教於樂方式,讓民眾透過拼湊,認識台灣、認識台南。
 拼圖的圖案取自〈台灣地理圖繪〉,原圖收藏於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年代約在一七九一年,繪製者不詳,製作形式為鹿皮設色手繪。
 文資處指出,該圖繪製方位為「上東下西、右南左北」,與傳統山水畫地圖方位相同,圖像壓縮現實空間比例,以繪景圖像呈現,沒有記載任何文字,自相對位置來看,可推測圖中城垣由左至右應分別為彰化縣城、嘉義縣城、台灣府城與鳳山縣城,其中又以台灣府城內中央的紅毛樓(今赤嵌樓)建築外貌最為顯眼。
 圖中平埔族群活動,可能是取材自〈番社采風圖〉,例如繪有四人扛著坐有新娘的竹篷,新郎騎馬位於前方引導;有六人牽著手跳圓圈舞;另有四人席地而坐,在「會飲」以及兩名男人追趕「捕鹿」等圖繪。
 海上景象部分,右下角是安平島上的紅毛城(今安平古堡),沿一鯤身至七鯤身,繪有相連的土丘,左側北線尾上有官署,下方大島應是澎湖,整個台江內海安平大港與鹿耳門兩水道間,布滿中式篷船、舢板船等,說明兩處船舶往來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