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男腹部磁振造影 揪腎臟癌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1名50歲男性有高血壓,近期健康檢查發現BMI數值達31.2,屬中度肥胖,且三酸甘油脂、醣化血色素數值超標;腹部磁振造影檢查在左側腎臟發現約1.5公分腫瘤,確認為惡性腫瘤。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影像醫學部放射科主任沈彥君表示,腎臟癌發生原因不明,好發在50~70歲,危險因子有抽菸、肥胖、藥物濫用、工作環境(經常接觸化學藥劑、石棉、鎘)及遺傳,都有可能導致腎臟癌。

腎臟在人體內扮演淨水廠的角色,每分鐘有將近1200cc血液流經腎臟再流向各個器官,當腎臟發生病變並發展成癌症容易發生轉移。腎臟癌患者也需當心術後腎功能下降的併發症,甚至可能須接受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洗腎)。

由於腎臟癌初期發展緩慢,早期幾乎無症狀,直到腫瘤擴散到鄰近的器官組織或大部分腎臟被侵犯時,才可能出現血尿、腰側疼痛、體重減輕、發燒等明顯症狀。

沈彥君說,目前針對腎臟的常見檢查包括尿液與血液檢查、腹部超音波,但早期的腎臟癌往往需仰賴磁振造影(MRI)或電腦斷層(CT)的影像檢查才能提高診斷力,也可確認癌症侵犯位置及擴散程度或判別是否發生轉移,提供臨床醫師在後續治療上更清楚的治療方針。

她呼籲民眾,平時應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控制3高、規律運動、健康飲食、體重控制、多喝水、不抽菸、避免服用不當藥物,定期追蹤腎功能、尿液與腎臟影像檢查等,做好腎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