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相如∕麻豆報導
50歲的張姓男子睡覺到半夜因肚子劇痛驚醒,由救護車送往麻豆新樓醫院救治,驚急診醫師診斷為腹膜炎,經消化道外科醫師進行微創手術,張姓男子也於1週內順利恢復,這也是麻豆新樓醫院首例微創胃部穿孔修補手術。消化道外科醫師陳界溥說,微創手術傷口小,疼痛少,對病人術後的恢復有不少幫助。
陳界溥說,腹部臟器穿孔大多需要開刀處理,由於腸胃道內有許多消化液和細菌,一旦腹部穿孔往往會引發急性腹膜炎,若不及時手術,可能感染造成敗血性休克,死亡率高達9成以上,因此即時手術輔以抗生素的使用極為重要。
傳統腹部急症手術多採用剖腹,以探查破洞位置,再利用外科縫合修補破洞;文獻指出,手術後死亡率約在1.3%到20%,術後常見併發症包含傷口感染、穿孔洩漏、肺炎及嚴重傷口疼痛。
引發併發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來自於手術後的巨大傷口,傷口會造成嚴重疼痛,令病人需要更多嗎啡止痛,加上不敢下床活動,延長了恢復、住院時間,更甚者病人可能因不敢深呼吸或咳痰,導致引發肺炎的機率上升;近年來醫界已將腹腔鏡技術逐漸運用在臟器穿孔的病人身上,利用微創手術將3、4時公分的傷口,縮小到2、3公分,大大減輕病人術後疼痛與併發症的可能。
陳界溥強調,此一微創手術適用於穿孔較小或心肺功能正常的病人,平均住院可減少2天,通常1週內可出院;不僅縮短病人恢復期,減輕家人照護疲累,且目前健保已有給付,更大大減少病人經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