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休閒〉自己動手 用料不手軟

舊來發老闆娘陳淑芬為免拜拜用春捲壞掉,自己動手包。

北鹹南甜 口味略不同

其實,問很多台南人那家春捲最好吃?很多人會回答「媽媽包的最好吃」。傳統台南媽媽都在清明節前後自己買餅皮包春捲,自己人要吃,用料絕不手軟。舊來發店東陳淑芬往年買市售春捲拜拜後都壞掉,今年改自己包,餡料有芹菜、高麗菜、紅蘿蔔、豆干、蛋皮等常備料,再加上尾尾分明的大白蝦和臘肉,令人垂涎。

烘大師咖啡店東張詔竣的媽媽陳美藝除傳統餡料外,還會加入海鮮,不是烏魚子就是東港的油魚子,口味獨特。也在大內市場賣餅皮的莊涴婷,包給家人吃的春捲,除三層肉之外,還加了香腸,連香腸都自己灌,花生粉還是用果汁機打的,確保家人的健康。但近幾年大家怕甜,傳統舖底的白糖粉愈放愈少,「減糖春捲」已成為主流。

另一個值得討論的是台南人習慣稱春捲叫做「潤餅搞」,春捲和潤餅如何區分?專家說,潤餅與春捲同樣都是用麵粉皮包裹餡料,但潤餅的內餡先炒熟,包後可即食,春捲則是包生食材,必須煎炸後方可食。台南人包春捲的餡料一定都炒熟,所以都稱之為潤餅,加上捲的動作,所以稱之為潤餅搞。台南有些店雖包熟料,但包後還會再煎一下,主為增加熱熱的好口感,成為一大特色。

南北部人吃的春捲也略有不同,北部人口味清淡帶有點鹹香味,蔬菜用燙熟或蒸熟方式料理,所以水分會比較多,吃起來濕潤一些。南部配料先炒後再包,口感相對比較清爽,餡料會使用香腸、滷肉,還有很多人在春捲裡加麵條,且花生粉還要加上糖粉,完全符合台南人喜愛甜食的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