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改善下背痛 正確姿勢更重要

中醫師李侑修說,腎俞穴為下背痛常用的針灸穴位。 (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下背痛是現代人常見的困擾,約有6-8成的人有過下背痛。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李侑修說,中醫治療下背痛,經過醫師正確診斷後,找出下背痛原因並在正確的穴位施以針灸,可有效改善。

李侑修指出,下背痛可分為特異性跟非特異性,大多數屬於非特異性的下背痛,意即沒有與此症狀相關的疾病,多數是因為肌肉或韌帶拉傷扭傷所或老化造成,而骨架錯位也會造成相關肌肉的緊繃,進而造成非特異性下背痛,此種下背痛一般痛在腰薦部,較少影響下肢,門診常見患者說特定姿勢時痛會加重。較少見的特異型下背痛,發生在脊柱本身或是脊髓及神經病變,包含神經根問題或是腫瘤、骨折等。其它內臟疾病也是可能原因,如腎結石、腎盂腎炎等,需透過現代醫學設備診斷,若懷疑有以上問題,需做進一步檢查。

他說,中醫治療下背痛是有科學研究根據的,2010年醫學領域四大期刊之一的新英格蘭醫學(NEJM)發表一篇關於針灸治療慢性下背痛的期刊,文中提及醫師根據病史與理學檢查選用針灸穴位,其中常用穴位包含腎俞、大腸俞、腰陽關、委中、環跳等,研究發現透過針刺這些穴位可以增加筋膜在水平剪力上的活動度。其他研究指出,針灸時除了促進局部肌肉組織放鬆,還具有調節神經功能。

除了針灸放鬆肌肉與調整筋膜張力外,醫師還要考慮人體全身骨架結構,從解剖來看,下背部的肌肉不只分布在下背,有些附著在脊椎之上,還有肋骨、髂骨和薦椎等,上述骨頭要考慮是否有高低偏斜或是旋轉等,比如常翹腳造成左右髂骨高低不同。最終整復校正骨盆後,還要衛教患者正確姿勢,並做提供適當的訓練動作,才能真正遠離下背痛。李侑修提醒,若患者害怕針灸,中醫還有拔罐與傷科整復手法,關於下背痛治療的方式皆可和中醫師討論。

即時

南市府攜手民團贈街友端午禮金、生活物資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端午前夕,台南...

韓籍旅客欲闖高雄機場管制區遭攔 侮辱員警遭送辦

記者陸瓊娟/高雄報導 一名韓籍旅客3...

作賊心虛沒開大燈 勇警追毒蟲繩之以法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台北市警察局中正第二分...

婦陷投資詐騙損10公斤黃金 淡水警智破狡猾詐團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三芝一名黃姓獨居...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