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覺異常非染疫 當心罹帕金森

神經科醫師陸清松(右2)、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葉篤學(左2)出席2022世界巴金森日衛教記者會,指出不僅手抖、走不穩等動作障礙,可能是巴金森病前兆外,嗅覺喪失、睡眠障礙等也要格外注意。 (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升溫,一旦出現嗅覺異常,不免擔心染疫。但醫師提醒,嗅覺異常也是帕金森氏症典型症狀之一,與睡眠障礙、便祕等症狀都是帕金森氏症早期警訊,出現嗅覺障礙的時間可能比動作障礙提早4年以上。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日」,帕金森氏症是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第2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近年台灣人口高齡化,帕金森氏症罹患人數也持續升高,從2011年4萬餘人,到2021年健保統計已超過7萬國人罹患帕金森氏症。

有台灣「帕金森之父」稱號的陸清松教授指出,近年帕金森氏症醫藥進步,目前健保也有給付緩釋型藥物,可以改善病友因藥效波動與減退而產生的「斷電(OFF)」現象和「異動症」,幫助控制疾病。病友若能及早發現,妥善控制疾病,人生規劃雖不同,仍然可以精彩生活。

北醫附醫神經內科主任葉篤學指出,帕金森氏症主要因為腦內稱作「黑質」的部位退化,未能產生足夠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使得病友身體活動受到影響。

民眾可利用台灣動作障礙學會列出的帕金森氏症十大症狀自我檢測,包括:(1)手在休息放鬆時出現顫抖、(2)走路時手不會擺動、(3)站立時身體向前彎曲、(4)走路時一隻腳拖在後面、(5)步伐小常跌倒、(6)覺得懶洋洋做事沒動力、(7)頸部後方或肩膀常疼痛、(8)刻意避開和聊不來的人相處、(9)音調變小或沙啞,以及(10)寫字變慢字體變小。如果10項中了3項,可能就要注意。

除了動作相關症狀外,葉篤學表示,帕金森病友也常出現嗅覺喪失、睡眠障礙、疲倦、憂鬱、姿勢性低血壓、嚴重便祕等非動作症狀。近年多項研究顯示,帕金森氏症患者有嗅覺障礙比例非常高,從75%-95%不等,而且病友出現嗅覺障礙可能比動作障礙提早4年以上。

陸清松也指出,以現今治療技術,帕金森病病友要達到「3個Lucky 7」治療目標,也就是7年生活如常的「蜜月期」、7年維持基本工作能力的「工作期」,以及7年保持基本生活起居的「退休期」,其實很有機會。甚至,進入第4個7年,甚或從777變成999其實也都不無可能。

台灣動作障礙學會理事長林祖功也呼籲病友,用正面的態度面對帕金森氏症,畢竟要與這個疾病共處15-20年,心態調整非常重要,「千萬不要整天關在家裡,以免加速肌肉萎縮與語言退化。」另外,也希望社會大眾了解帕金森氏症,適度給予協助、而不是用異樣眼光看待病友,如此才能讓病友更願意走入人群及社會,找回自在的生活。

即時

〈中華副刊〉簡政珍詩學隨想 所謂技巧

文/簡政珍 圖/王佳彬 有關「技巧」...

屏基軟骨修復再生術 擺脫膝痛

記者毛莉∕屏東報導 受膝關節炎所苦的...

竊嫌香鋪佯裝買鞭炮偷錢包 警45分鐘逮回物歸原主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土城一名程姓慣竊...

玉井淺山故事館開幕 用食物說故事

記者張淑娟/玉井報導 由一群在地人不分日夜在...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