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探索 〉俄烏加疫情 全球政經雙重考驗

上海疫情衝擊國際供應鏈,上海宣布包括上汽(見圖)在內的六百六十六家「白名單」企業恢復生產。(路透)

■余元傑

俄烏戰事持續在歐陸延燒,在東亞,新一波的疫情,繼香港、南韓之後,近一個月來,中國大陸上海、台灣、日本沖繩,確診數字都明顯攀升,特別是上海牽動了國際產業鏈結,相關的經濟成長率紛紛跟著下修,後續帶來的產業經濟影響,已是山雨欲來。

 

 上海疫情飆 衝擊國際供應鏈

 

其實,根據世衛組織二十日晚發布的每週報告中表示,在四月十一日至十七日期間,全球共通報近五百五十九萬人染疫,較前一週減少百分之二十四;病故人數為一萬八千餘人,較上週少了百分之二十一。

從數據上來看,全球疫情趨勢似乎已明顯緩和,但世衛仍提出警告,部分國家正逐步調整篩檢策略,由於篩檢總數下降,因此陽性病例數量也會跟著減少,對於全球疫情是否有「減緩」趨勢?應該要審慎解讀;特別是在東亞,新一波的疫情正在延燒。

根據衛福部疾管署二十二日公布,全球近一週日增確診前五名為韓國十萬七千五百一十一例、法國九萬四千五百六十五例、德國九萬一千五百九十例、義大利五萬五千八百六十四例及日本四萬三千五百五十七例。全球前五名,東北亞的日、韓就占了兩名。

至於中國大陸疫情,大陸官方二十三日通報,新增二萬四千三百二十六例本土病例,其中上海占二萬三千三百七十例,並有十二人染疫病亡;換言之,有九成五以上病例都集中在上海。

上海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GDP占中國大陸近百分之四,封城防控近一個月,上海經信委官員二十二日指出,這一波的疫情造成三月上海工業產值年減百分之七點五。影響所及,除了當地數以千萬計的居民生活受限,地方生產、消費受到很大的影響外,波及長三角附近省、區的工業經濟,甚至連國際供應鏈也受到衝擊。

 

 全球經濟成長預測 紛遭下調

 

上海鑑於疫情防控與經濟復甦的需要,近期發布了一份重點企業「白名單」,要集中資源優先保障集成電路、汽車製造、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上汽、特斯拉、台積電等行業共有六百六十六家重點企業復工復產。但重啟營運並不容易,勞動力、物流、醫療等配合不一定能完全到位。防控導致的缺工問題難解,實際上有多少比例的員工能被召回工廠實施正常的輪班制度?恐怕還要進一步觀察。

俄烏戰事持續籠罩,上海疫情封控牽動的世界經濟活動,亦可謂是牽一髮動全身。戰火與疫情的雙重夾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四月十九日修訂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測二0二二年的全球實際成長率為百分之三點六,比一月的上次預測下調零點八個百分點。其中,中國大陸因封城正在導致經濟減速,預估今年下調至百分之四點四,且這個數字遠低於年初北京設下的百分之五點五的目標。去年的成長率則為百分之八點一。

至於世界其他主要國家、經濟體,IMF的預測也全面下修。美國的今年成長率展望修為百分之三點七,比一月時的預測下調零點三個百分點。歐元區經濟整體的成長率為百分之二點八,下調一點一個百分點;預估德國經濟成長率為百分之二點一,比一月時的預測下調一點七個百分點;預測日本成長率百分之二點四,下調零點九個百分點。

 

 因應通膨多國升息 投資卻步

 

亞洲四小龍的韓國、新加坡與香港,IMF預測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期分別為百分之二點五、四點零與零點五。對於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的預測則為百分之三點二,較去年十月報告下修零點一個百分點,但是卻比我國主計總處二月公布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值至百分之四點四二,大幅下修了一點二二個百分點。

整體而言,俄烏戰事對於國際大宗商品市場、貿易和金融的衝擊都產生全球溢出效應,在經濟成長率下修的同時,也將加劇通膨。世界最大經濟體的美國,三月消費者物價創出約四十年來最大漲幅,而為因應通膨,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多個主要經濟體都已決定升息,卻又將導致金融條件緊縮與投資卻步。

台灣眼前所面臨的挑戰,脫離不了俄烏戰事與疫情籠罩下的國際政經局勢變化。但全民正聚焦在疫情的直線飆升,現在源頭太多,幾乎已難進行疫情追蹤;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推估未來最高點為四點五萬人,指揮中心料敵從寬,以十萬為推估,因此確診總人數可能達到有三百五十萬至五百萬人。未來疫情發展令人擔憂,還談七月邊境解封開放,更讓人惶惶不安。

 

政府的對應政策似乎還在疫情後頭追著跑,許多民眾反映到藥局買不到快篩。(中央社)

 蔡政府因應政策 追著疫情跑

 

疫情攀升,但政府的對應政策,似乎還在疫情後頭追著跑。若要問現在的防疫管控措施是第幾級?恐怕已無法回答。然而,目前地方上碰到的居隔通知遲緩、快篩劑不足、各級校園停課標準不一等,以及居檢、居隔、居照的配套是否到位?中央一句「自主應變」,對照過去中央集權式嚴格管控,無從得知法律依據,而八千四百億防疫紓困預算的使用與監督又在哪裡?

其實,台灣目前面臨的挑戰絕不止是疫情。台海情勢暗潮洶湧,軍購加碼、役期延長、後備動員的議題都出籠;台灣連兩年沒有參加博鰲亞洲論壇;加入CPTPP進度沒動靜;環保署長赴邦交國帛琉出席國際會議,不得使用國名;太平島機場擴建計畫牽動美中台敏感神經。政府相關決策都是正確的保台之道?還是充滿不確定風險?

疫情也淹沒了內政。舉凡萊豬、核食管控,幾已無人聞問;蛋價等民生消費物價通膨也未見有效對策;鳳梨、釋迦及蓮霧三項大陸禁運的水果,今年一、二月與去年同期相比,出口金額年增率依序大減四成、八成六、九成二;國際能源價昂、油價居高不下、台電成本驟升,乃至於五一勞動節就要上演台鐵不加班。防疫固然重要,但重要內政治理若延誤、蹉跎、疏忽,恐怕也帶來巨大的後遺症。

(嘉南藥理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余元傑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即時

〈中華學園〉鳥鳥

桃園市內壢國小二年八班   ◎彭茹琪

預防肌少症 5步驟揪風險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基隆市安樂區衛...

汽車拒攔檢衝撞員警逃逸 蘆洲警開3槍追捕中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蘆洲警分局員警於...

人美心也美!女童偷溜出門 暖心女警助返家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警察局土城分局土...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