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論壇》鄭麗君:把文化視野帶入政府

 今年度首場「全國博物館論壇」分區論壇,昨日在台南舉行,希望共擘台灣博物館的未來。(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為博物館的未來擘畫,文化部昨日於台文館舉辦今年度首場「全國博物館論壇」分區論壇。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無論館舍軟硬體年代,存在現今就是當代,希望一起展現台灣文化底蘊及豐富性。
 論壇邀請地方政府、民眾及各類型公民團體提出對博物館的期待與想像,目前全台約有兩百多家公、私立博物館,單台南今年就新增包括南美館、左鎮化石園區、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南科考古館及年底將開幕的水交社文化園區,如何定位和經營,是重要課題。
 鄭麗君表示,從博物館可以看見歷史、宇宙,感受人文、藝術,維護生物、文化多樣性,當代博物館應有更深刻視野,思考自我定位。今年國際博物館協會大會提出博物館應包含民主性、包容性、可參與性及透明性等價值,舉辦論壇,希望提供台灣從在地出發,反思當代博物館使命及呼應國際間對博物館新定義的討論。  
 二十一世紀的博物館,該具備怎樣特質?鄭麗君說,除過去知識傳播者角色,未來可能是社會倡議者、關懷者,更可以進一步透過說故事,讓博物館與生活更連結,從被動的等待公民走進來轉化成主動提供多元平權服務,或結合數位科技讓博物館更具影響力,甚至進入國際,成為讓公民思辨、學習、對話的文化公共場域。
 論壇進行多議題、多面向討論,與會者也提出多個問題,鄭麗君回應,希望將文化視野帶入政府,在國家發展方向及途徑上,帶入文化治理可能性,日後將經由《文化基本法》、《博物館法》等法律規範及相關政策,協助博物館在組織、制度、人力、預算等進行結構甚至重構性調整,相關意見也將彙整為博物館政策白皮書,具體落實於未來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