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20歲年輕學生長期面部痤瘡(青春痘),此次因痤瘡嚴重惡化而前來求診。診察過程可見其面部大量痤瘡,從額頭滿布至下頷,新舊夾雜。新發痤瘡病灶皮膚泛紅夾膿疱,清楚可見其膿液,其餘舊病灶膚色已經轉黯,但膿疱痕跡依舊清晰可見。
「痤瘡」多發生於皮脂腺發達且數目多的部位,如臉部、胸背部等等,大多由粉刺、丘疹、膿疱及囊腫組成。之所以好發於青春期,是由於青春發育期性腺成熟,內分泌增加,進而刺激皮脂腺分泌過多,其中相關的賀爾蒙又以睪丸酮作用最強。西醫治療痤瘡會根據輕、中、重度的程度不同,會評估給予水楊酸、局部抗生素、A酸或是強效藥物羅可坦等等藥物來做治療。
中醫對於痤瘡,有「肺風粉刺」、「粉刺」、「酒刺」、「面皰」、「米瘡」、「暗瘡」、「青春痘」等不同名稱。診治則須根據患者體質不同,而有相應的治療。痤瘡常見的類型大致有三種,一為「肺熱血熱」型,大多可見紅色丘疹,並見膿疱、紅色結節、病灶疼痛、顏面潮紅、脈數等症狀,故應選用涼血清熱之相關方藥;二為「腸胃濕熱」型,大多可見皮疹紅腫,並見膿疱、結節、顏面油滑光亮、皮膚搔癢疼痛、脈滑數等症狀,故應選用清熱化濕通腑之相關方藥;三為「脾虛痰濕」型,大多可見皮疹色紅不鮮,並見膿疱、結節、囊腫、疤痕為主,同時神疲乏力、納差便溏、脈滑等症狀,故應選用健脾利濕、清熱化痰等相關方藥。這名年輕學生患者有顯著的肺熱血熱症狀,故給予涼膈散清利中上焦積熱,並加減丹參、赤芍等涼血中藥,一週後回診,整體病灶減輕六成,已可見到原本的健康膚色,幾無新發痤瘡。
痤瘡除了與內分泌有關,也和生活作息、飲食息息相關。預防調理上務必保持面部清潔,但嚴禁手擠粉刺,同時要生活規律,維持充足睡眠;飲食上務必少吃油膩、辛辣、高糖類食物,並多食蔬果、充足飲水保持排便暢通。除了透過中醫調理體質,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可有效預防痤瘡。
(作者∕台南市銘輝中醫診所醫師林佳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