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不封城 北京密集核酸篩查

中央社∕北京15日電

在上海元氣大傷的封城之前,「上海模式」的精準防控曾是全中國大陸抗疫標竿;後來,快速封城1週的「深圳模式」被認為代價相對小;當前「北京模式」則企圖在不封城下阻斷疫情。

有了上海疫情爆發又要強制清零的慘例在先,北京這次祭出的是「以快制快、頻繁核酸篩查」的防疫方式。而從4月26日至今,全市超過9成人口已經展開多輪的核酸篩查。

這座常住人口約2200萬的城市,從4月22日到5月14日,3週時間只累積了1000例左右COVID-19陽性病例。

近期每天新增本土病例不到50例的情況下,北京的大動作防疫看起來是「殺雞用牛刀」:北京全市餐飲禁止內用,朝陽、房山和順義區的交通幾乎阻斷,90多個地鐵出入口關閉,出入公共場所與商場等地必須出示48小時核酸檢測等。

北京力行「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疫情防控「四早」措施。除了頻繁核酸檢測,早在5月1日,也就是這一輪疫情發生約一週、累計病例僅350例時,官方就高調宣布擁有1200張床位的「小湯山方艙醫院」啟用。

然而,如此大力度的防疫,目前也還是不能完全達到讓封控區、管控區外的「社會面新增」病例為零,而是呈現和病毒的拉鋸戰,說明傳播速度快的Omicron病毒株確實難防,防控成本很高。

用密集且便利的核酸檢測來及早發現疫情,已漸成中國大陸重要城市的政策。例如,浙江杭州4月30日起要求,進入公共場所需提供48小時核酸檢測證明;安徽省合肥市則是要求全市每5天做一次常態化免費核酸檢測,重點行業人員的檢測頻率則再提高。

與中國大陸媒體記者討論疫情時,就有人感嘆,與2年前相較,當時會覺得出門就戴口罩、做核酸檢測都是大事,現在每2、3天做一次核酸檢測已經是大城市的生活日常,被要求居家隔離7天、14天也漸漸成為普遍的事;個人權利不斷讓渡給政府之外,核酸檢測產業的利益鏈、封控導致的經濟損失也越來越受到關注。

即時

慰勞修繕志工 市長夫人賀母親節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市府勞工局做工...

台江水日 單車溯源嘉南大圳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台江水日」愛...

瓜瓞綿綿、絲絲入苦 瓜果嘉年華繽紛登場

記者張淑娟/台南報導 今年以苦瓜和絲...

《懸疑驚悚小劇場第六十一集—人生唯一的自由,只有自...

本報訊 為豐富生活性、藝術性內容,中華新聞雲...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