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政府計劃將新市政大樓蓋在公車修理廠現址,且編列一千二百五十萬元規劃設計費四度送市議會審查;為了避免「百年大計,一槌定音」,市議會大多數議員昨建議提交大會討論,並由市長林右昌親自說明市政大樓與東岸未來產業發展配套並舉辦公聽會。
市府現址辦公廳舍不足,各處室分散各地,不利民眾洽公及市政運作,市府編列六百萬元進行委託工程專業管理服務案及六百五十萬元的委託規劃設計、監造費(含比圖獎金)合計一千二百五十萬元送議會審查。
新市政大樓的預算四度闖關,議員意見不一,市議員張耿輝說,幹了十八年議員沒見過一個案子一直要闖關,他強調不是反對,是地點不適當;秦鉦認為,公車修理廠是高價值商業用地,東岸未來是郵輪基地,變成機關用地恐影響周邊發展且交通便利不足,建議保留會計科目,請市府充分評估;莊敬聖也認為,將來東櫃西遷會產生許多抵費地,市府是否可考慮在不破壞原有歷史建築工法的情況下,在市府現址新建市政大樓,甚至抵費地與憲兵隊交換,重啟雙子星大樓。
樂觀其成的議員呂美玲表示,市府編列徵收公共工程補償金都通過了,完成徵收,將來一三一艦隊、威海營區及貨櫃場都會遷走,腹地增加,交通不是問題,看看新北市府帶動周邊發展,建蔽、容積變大,蓋在這兒剛剛好。
張顥瀚說,市政大樓預定地剛好在東岸發展中心區,藉由大型公共工程的建設重新盤整東岸整體發展,東岸交通、經濟發展都可重新盤整,若腹地不夠,未來軍港遷宜也可是思考方向之一。
副議長林沛祥強調,這是都市轉移很重要的契機,等於是都市內的遷都,不管是日本東京、看台北再看新北,這是基隆未來百年發展大計,基隆孤注一擲能回到台灣前四都最好契機,否則世界不會等基隆。
市府綜合發展處長黃駿逸說,未來新市府大樓對面是郵輪轉運中心,回饋地可以重新思考,產業新翻轉,未來交通也會重新規劃與調整,全台只有基隆市府沒有改建市政府,新市政中心應加速推動,現在不做,將來造價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