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大群鷗科候鳥過境台南沿海,以黑腹燕鷗、白翅黑燕鷗居多,牠們在出海口覓食,一旦發現獵物就俯衝水中捉魚,展現技術高超的獵魚功夫。
國內保育團體對於鷗科候鳥的遷徙習性不甚了解,目前僅知小燕鷗在大肚溪口有繁殖紀錄,日本、澳洲的保育團體進行腳環繫放追蹤,發現台灣沿海是鷗科候鳥過境的中繼站,以四至五月、八至九月兩季的數量最多,河川出海口經常可以看到鷗科候鳥過境。
安南區四草濕地出現大群鷗科候鳥,牠們似乎剛完成一段長途旅程,矗立在灘地棲息,不是縮著頭歇息,就是整理羽衣,黑腹燕鷗則在魚塭上空翱翔鼓翼尋找食物,一旦發現獵物,就俯衝水中捉魚,讓養殖業者相當頭痛。
河口沙洲、潮間帶可見到鳳頭燕鷗蹤跡,在距離海平面一至二十公尺高的空中來回飛行,發現目標後,便高速俯衝至海面啄食表層的小型魚類。
鳳頭燕鷗自眼睛及其延伸線以上全為黑色,迎著風面看起來就像梳理了龐克髮型一般,喜歡熱鬧,時常三五成群活動,使用嘴作武器,怒髮衝冠與左鄰右舍打鬧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