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史博 首推願景工作坊

台史博舉辦願景工作坊,希望日後推出的展覽能更引起民眾共鳴。(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記得電影《博物館驚魂夜》中,門可羅雀的博物館,透過生動展示和解說,成為門庭若市的館舍嗎?台灣歷史博物館舉辦開館以來,第一次全館的「看見台史博」願景工作坊,希望透過組織改造,讓台史博躍升為二點0版,日後推展更引起民眾共鳴。

台史博以組織改造、數位轉型、國際連結為升格後三大重點工作,工作坊以「世界咖啡館」模式,討論台史博日後的願景政策和課題,推動共筆共構及創新思考模式,工作坊並推出「飛機高爾夫」活動,希望每人手上工作,如飛機般飛向天際。

台史博說,透過共筆、共構業務,彼此對話,讓台史博成為一個實踐公共史學場域,成為知識和文化資產轉譯流通平台,經由台史博看見台灣、看見全世界。

如何讓博物館可以更親民?靜態展成動態秀?庫房參觀成為實境秀,更認識修復及3D掃瞄,或博物館也能成為打卡熱點?展覽能否更通俗化,如舉辦衛生展,展現台史博的衛生紙收藏?透過漫畫敘事性特性及數位科技、廣播,讓硬梆梆的學術論文,成為有趣又具深度的展現?

台史博表示,透過天馬行空想法,讓館員從在地文化出發、思考菜市場、外送外賣、高校制服、甚至殯葬文化等,和民眾生活息息相關議題,成為最貼近民眾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