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歲郭姓女子是外勤人員,多年來騎機車到各客戶處送貨,她常呼吸不順暢,以為只是工作壓力。因姊姊今年篩檢出肺腺癌第1期後,她趕緊篩檢,發現1公分以下腫瘤並切除。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萬芳醫院內科教授賴基銘表示,不少人都不菸不酒、生活正常、無癌症危險因子,但卻罹患肺癌,最大的殺手就是空氣汙染。
根據2016年世界銀行報告指出,空氣汙染已成人類早死的第4個重要因素,近9成的全球人口生活在空汙超標地區,導致肺癌、心臟病、中風等疾病誘發。
台灣癌症基金會顧問、新光醫院醫療副院長高尚志指出,台灣十大死因中,包括惡性腫瘤、中風、心臟疾病、高血壓、肺炎、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等,都跟空汙有關,以肺癌關連性較密切。
空氣汙染物種類繁多,除了PM2.5、PM10之外,汽機車所排放的二氧化氮、臭氧,工廠燃煤、天然氣所釋放出的一氧化碳、硫氧化物等,都對於肺部和呼吸道有不同程度的破壞且有致癌的可能。
賴基銘說,根據綠色和平組織發布的2018年度平均空汙調查,台灣各城市的PM2.5濃度只有東部地區符合WHO良好標準,其餘縣市都淪陷。台灣PM2.5有3成來自中國大陸等境外汙染,7成境內產生。台灣北部的空氣污染主要來自交通,中南部則主要是電力工業污染,因汙染源不同造成的傷害程度,及導致肺癌的嚴重度也會不同。
身處在空氣汙染的環境中,高尚志強調,除了要求政府擬訂對策,更重要的是,民眾也要在日常生活中的細節,為自己和肺癌之間進行自我防護措施,降低環境對健康的影響。
有鑑於女性肺癌人口上升,台灣癌症基金會推出婦女肺癌篩檢補助,鼓勵40歲以上、高危險族群女性申請「肺部低劑量斷層掃描篩檢」(LDCT)補助,照顧自己的肺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