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專欄>婦產科醫師在乳癌防治扮演的角色

 ■陳勝咸
 台灣乳癌發生率高居婦女癌症的第一位,堪稱癌症的重中之重。 和歐美相比較,台灣乳癌「早發性乳癌」更多,在停經前就發生,所以國健署提供45-69歲女性,每兩年有一次免費的「乳房X光攝影」,若有乳癌的家族史的,一等、二等親有乳癌者,可提前至40歲開始作檢查。
 隨著飲食西化,高油、高熱量食物,體內容易堆存脂肪,而脂肪多,雌激素分泌多乳癌也就多,台灣女性的乳癌發生的年齡更加提前,所以建議30歲以上女性,每年可自費做「乳房超音波檢查」,必要時才做「乳房X光攝影」。若其他任何年齡有乳房不適症狀或乳房疾病追蹤,也可以用健保來門診檢查。乳癌基本上是女性,男性乳癌比例少於1%。
 留意乳癌,若出現下列症狀,要特別小心:1· 乳房或腋下有硬塊及造成手臂腫大(因淋巴管阻塞或壓迫)。2· 乳房凹陷有皺紋。3· 乳頭或乳暈有溼疹、潰爛異常分泌物或出血。4· 乳房有紅、腫、熱、痛之發炎反應。5· 乳房表面觸感有異樣,質地不同。
 一般來說,乳癌可評估的危險因子:包括雌激素濃度過高,初經早停經晚、未生育、無哺乳經驗、晚孕等;遺傳基因BRCA1、BRCA2;肥胖,代謝症候群;不當飲食習慣,攝取過多高油、高糖食物;酒精,酒精會轉化成脂肪;罹患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等和雌激素有關之疾病;長期使用荷爾蒙或是暴露於環境荷爾蒙;吸菸,長期暴露於高空氣污染;壓力大,缺乏運動。
 婦產科醫師另一個更廣泛的角色是在女性健康的基層醫療中,扮演守門員的角色,也可能是女性健康的諮詢者或「第二意見提供者」。過去台灣推動「乳房的自我檢查」(每月在月經後),如今被證實對乳癌發現並無實質幫助,所以還是需要依靠醫師檢查。乳房超音波需醫師經驗及判讀能力,卻也無法查出早期乳癌病變如鈣化點,但可先做篩選(無輻射),所以必須加作乳房X光攝影、包括3D斷層等及進一步分析;X光找到病灶後,再作乳房定位精準切片,才是正道。
 產科醫師在乳癌防治所扮演的角色,還包括其他各種乳房疾病的諮詢、評估,如青少年、懷孕哺乳、 月經週期相關及停經後等;乳癌的各種治療討論,當然還要和乳房外科醫師、放射科醫師等醫護團隊配合,如手術找乳房外科、化療找血液腫瘤科、放射治療找放射腫瘤科、術後找復健科等。
 (作者/台南市大安婦幼醫院院長)

即時

愛吃燒肉甜點 他冠狀動脈阻塞險喪命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45歲洪姓堆高...

平腦症新基因NDEL1 產前篩檢曙光

記者吳門鍵∕高雄報導 台灣預估約有3...

毒蟲情侶檔拒檢逃逸 無辜騎士慘遭撞飛送醫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中和警分局南勢所員警昨...

可疑男持袋徘徊 三重警逮「誠實通緝犯」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三重警分局三重派出所員...

近期新聞